30岁以上的女性筛查宫颈癌,建议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筛查
所有卵巢实性肿块或大于5cm的囊肿都应立即手术;长在黏膜下的子宫肌瘤,无论多小,即使没有症状,也应及时手术
女性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Gettymages供图)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部主任、医学博士、教授石琨
3月10日下午,广州日报品牌活动“名医大讲堂”再次走进校园,邀请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部主任、教授石琨,为广东实验中学附属天河学校进行了主题为“关爱女性,携手健康”的讲座。就宫颈癌、子宫肌瘤、阴道炎等妇科疾病的防治策略,为女教师们进行了一场生动的讲座。讲座视频实录,将在近日上传至大洋网健康频道,欢迎读者登录重温。
文/广州日报记者伍仞、黄蓉芳 通讯员易灵敏、周密、张梅芳
图/广州日报记者邱伟荣(署名除外)
名医大讲堂
主讲
嘉宾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妇科部主任、医学博士、教授石琨
关于HPV
女性一生有四成机会感染HPV
宫颈癌是目前对女性健康威胁最大的癌症之一,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确、可以早期预防和治疗、可以彻底根除的癌症。医学界发现,99.8%的宫颈癌由人乳头瘤病毒(简称HPV)引起。HPV主要通过性途径传播,由于直径只有50纳米,可以穿透避孕套的孔径。女性在一生中累计有40%的几率感染,18~28岁女性由于性行为活跃,4%~15%人感染有HPV。
但是,并非每一个感染HPV的女性都会罹患宫颈癌。首先,是否发病和许多因素有关。HPV有100多种亚型,其中13种是高危亚型,感染了这些亚型,发展为宫颈癌的风险更高。性生活开始得早、多性伴、分娩次数多(包括流产、引产等会对宫颈产生刺激的行为)、吸烟、使用口服避孕药的女性,都有更高的宫颈癌发病率。“发病还和个人体质、遗传因素有关系。并非品行端正、专一性伴的‘良家妇女’就不会患病,一样要注意。”石琨提醒。
其次,由于HPV感染在很多时候只是一过性病毒感染,在人体免疫系统正常时,平均8个月就会自动清除。只有持续的HPV感染会使病情进展,28%的感染者会发展为宫颈上皮内瘤变,即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中间大约花时8~24个月,即使到了此时,病情仍有机会逆转。但假如错过这个时机,经过 8~12年,早期宫颈癌就会找上门。数据显示,如果不加干预,大约1%~2%的感染者最终会罹患宫颈癌。
如果怀孕了才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怎么办?石琨表示,怀孕时免疫力低下,容易导致HPV感染,而且体内激素水平改变,对细胞学的检验结果要慎重看待,大部分孕期患者都是轻度不典型增生,只有14%是中重度,建议只需观察,产后复查再进行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性观念的开放,近年来宫颈癌有明显年轻化的趋势,“我治疗过最年轻的病人只有22岁。计算起来,10多岁就开始有性行为了。”石琨说。
30岁后筛查建议
HPV检测和细胞学检查联合
石琨介绍,宫颈癌会表现为阴道排液增多、性生活后出血等,出现这些症状,都需要及时就诊。对于长期分居或没有性生活的女性来说,症状可能不容易发现。
实际上,从HPV感染发展到宫颈癌,中间约有10多年时间,足够我们发现异常并加以阻断,而不是等到癌症出现症状才警惕。而干预的关键点在于发现HPV感染状态。
宫颈癌筛查分为高危型HPV DNA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查、子宫颈活组织检查、子宫颈锥切术等手段,并非一开始就要用齐所有手段。石琨介绍,30岁以下女性,由于HPV感染有可能自然清除,此时做HPV检测意义不大,还可能徒增恐慌,因此建议只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假如有异常,才做HPV检测,“宫颈细胞学检查现在技术改进了,使用宫颈刷,医生在宫颈处轻轻刷10圈,就能采集到需要的细胞。”
30岁以上的女性,建议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联合筛查。假如只有HPV是阳性,不要过于恐慌,可以隔一年后重新检测,假如变为阴性就不需担心。如果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高危型HPVDNA监测同时异常,才做阴道镜取活检。
如果宫颈上皮内瘤变出现轻度不典型增生,即CIN1、LSIL,有60%可以自然消退,可以观察两年,但某些情况下也要进行宫颈锥切术。中度到重度的不典型增生,即CIN2、CIN3,又称HSIL,要进行物理治疗或者宫颈锥切术。如果宫颈锥切结果显示为浸润癌后续应按宫颈浸润癌处理。若结果显示未发现浸润病灶,术后仍然要按照医嘱定期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