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纷纷提醒民众要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因为现在已经进入甲型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据最新的统计,今年1月我国共报告甲流患者3800多名,其中有15人死亡。今年1月份甲流的感染人数已经超过2010年全年感染总数的50%。
春节长假已经结束,正月十五即将到来。现在正值返城高峰,外出旅游、回家探亲等大量人员涌入城市,人员、物资流动频繁,增加了包括甲型H1N1流感在内的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几率。另外,新学期即将开学,在学校、托幼机构和集体单位等人群密集场所有可能出现聚集性发热疫情。因此,最近一段时间人们应格外关注流感的发病情况,做好充分的预防准备工作。
大部分人对甲流敏感
以下这些因素有可能提高春节后甲流传播的风险:
首先,目前国内外甲型H1N1流感活动依然活跃,部分国家和我国南方省份流感活动水平呈继续上升趋势。各地流感疫苗接种人群有限。北京市人群抗体水平监测显示,大部分人仍然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易感。在北京,除了学生等部分重点人群接种覆盖率较大外,大部分人群还远未建立有效的免疫屏障。
其次,春节期间有大量人员出行,拥挤的交通工具,增大了人群的密度和人与人接触的频度,在空间狭小、通风不佳的情况下增加了甲型H1N1流感传播的风险。大量人员在出行过程中,由于条件有限,洗手等个人防护措施不能保障,这也增大了人与人之间接触感染的机会。外地大学生与务工人员返乡过春节,除了在返回时的交通工具上有感染的风险外,也不排除在当地感染病毒后在传染期内将疾病带回的可能性。
此外,春节期间亲朋好友聚会,增大了人们相互接触的频度与密度,尤其是来自不同地区的人群的混合,更是增大了传播的风险。由于春节期间我国传统的孝敬老人、走亲访友的习俗,也进一步增加了家中老人或有慢性基础病的高危人群被传染上疾病的几率。因此,易造成节后危重症病人增加的风险。
别带病坚持上学上班
现在仍然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因此人们切不可忽视以下预防措施:
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减少去空气流通不畅、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去医院要戴口罩。目前天气仍然寒冷,外出要注意增加衣物,避免受凉。
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也不要惊慌。可以吃些对症的药物,特别是清热的中药。如果还不缓解就需要及时就医。如果患上呼吸道疾病,最好别带病上班、上学。生病期间也不要串门、参加聚会。
家中的高危人群要得到重点保护,孩子、老人、有基础疾病的人、孕妇等都是需要照顾的对象。外出回来后要立刻换衣服、洗手,在换衣服、洗手前先别直接接触老人和孩子。尽量避免与有流感样症状(发热,伴咳嗽或咽痛)的人密切接触。
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开学后要做好对环境、玩具、用具等的日常消毒,保持教室和寝室等活动场所的通风换气,减少间接接触传播。要严格做好校内、园内晨午检、健康观察和缺勤缺课登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