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后,我被公司安排和既是我顶头上司又是我好姐妹的王经理一起,到德国慕尼黑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到达慕尼黑后,总部安排我们住在离公司不远的一家酒店里。
2月底的慕尼黑天气还是很冷。这一天下班出来,刚刚在办公室享受空调的我们,一下子被冷风吹得直打哆嗦。特别是王经理,她因为穿得比我少,冻得连连打起了喷嚏。
我们吃过晚饭后,王经理觉得有些头晕,便早早地回房间上床休息了,而我则打开电脑开始复习这几天的学习内容。大约过了两三个小时,王经理醒过来想喝水,但一下床就摇晃了几下险些摔倒。我连忙扶她回床上,一摸她的额头,很烫。
发烧可不是一件小事,我连忙帮王经理穿好外套,打了一辆出租车来到附近的一家医院。接诊的是一名年轻的男医生。他用温度计给王经理量好体温后,告诉我们是38.2℃,接着又轻描淡写地说:“低烧,回去多喝水,多休息,躺在床上用被子捂捂,出点汗就好了。”
这是在告诉我们可以回去了吗?我和王经理还没有反应过来呢,那年轻医生又补充说了一句:“没事了,你们可以回去了。”
“就这么回去?发烧了总要打点滴、吃退烧药吧?”我一边质疑着说一边在心里想,这医生所说的办法,不就是我们老家以前常用的土方法么?以前乡亲们用这种土方法是无奈啊,可是现在,难道我们还付不起医药费不成?
那医生听了我的话大吃一惊,满脸错愕地说:“打点滴?吃药?这种小问题不需要吃药,只要多喝点水就行了。以后这种小病就不要上医院来看了。”医生微笑着说完后,就去检查另一名病人了。
这是怎么回事?我糊涂了。发烧可是大事,在国内,无论是感冒还是发烧,跑到医院去的话有哪个医生不是先给你来两瓶盐水再说?又有哪个医生不是让人拎着一大包各类退烧药和消炎药回家的?而眼前的这个年轻医生,不仅没有给我们打点滴,甚至连一片药也没有给就让我们回家,这无疑是在拿病人的健康开玩笑。说他是个“渎职医生”毫不为过。我再次走到他身边,大声对他说:“请你做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你不打点滴也就罢了,但最起码的退烧药总要给我们几颗吧?”
“上帝!”年轻医生一脸的无奈和茫然。随后,他严肃地对我们说,一般的药物,包括退烧药和消炎药,都会对人体的肝脏、肾脏和中枢神经产生刺激。为了避免身体受到这种损害,所以一般发烧在38.5℃以下的病人,完全不必打点滴甚至是吃药,只需要适当的物理治疗就行了。比如说用温水擦拭身体,多喝水等。最后,这位年轻医生说:“一个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治疗病人的身体,还应该帮助病人尽量避免受到药物无谓的伤害,同时更应该节省社会资源,节省病人不必要的金钱付出。”
听了医生的话,我和王经理将信将疑地回到酒店。那一晚,我监督着让王经理喝了5杯白开水,又帮她用温水擦拭了几次身体。第二天一早,等我醒来的时候,王经理已经神采奕奕地在她的手提电脑上登记工作进程了——竟然真的是不药而治。
德国医生的这种观念,一定会使医院减少很多收入,然而他们的医院为什么会允许甚至提倡这种做法呢?我想,这可能正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浙江 童小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