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锶-89和锶-90飘不到我国

2018-12-06 19:11:16浏览:776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朱茂祥   据媒体报道,日本近日从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土壤和植物中首次检测出微量放
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研究员 朱茂祥

  据媒体报道,日本近日从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土壤和植物中首次检测出微量放射性锶—89和锶—90。不少百姓对此有些担心,而据专家解释——

  放射性锶是核裂变产物,共有17种同位素(原子序数从锶-81到锶-97),都是辐射源,其中毒理学意义最大的为锶-89和锶-90。锶-90的半衰期为28.1年,释放的β粒子最大能量为0.544MeV(百万电子伏特),平均能量为0.20MeV;锶-89半衰期为50.4天,释放的β粒子最大能量为1.46MeV,平均能量为0.56MeV。此外,放射性锶也是工农业生产、科研和医疗卫生部门常用的人工放射性核素。

  锶主要沉积在骨骼内

  自然界中含有的锶是稳定性核素,广泛存在于土壤、水和食物中。生活中每人每天在膳食和饮水中可摄入1.0~1.3毫克锶。锶为碱土族元素,化学性质与钙相似。因此,它在机体的吸收特点与分布规律和钙基本一致,主要通过水、土壤、动植物最后进入人体,易被机体吸收,蓄积于骨内,是一种典型的亲骨性分布的核素。它在骨内主要沉积在骨骼的无机盐部分,其机理可能与骨骼的物理化学和生理代谢过程有关,易在脊椎、肋骨、颅骨中沉积,而在长骨中含量相对较低。

  只有进入体内才会造成严重损伤

  由于β粒子穿透力较弱,在体外的照射最多也只会对皮肤造成损伤,因此放射性锶对人体的主要危害来自于其进入体内的内照射作用。只有当放射锶大剂量短时间进入体内或小剂量持续暴露时,才会引起机体急、慢性损伤。放射性锶引起机体急性损伤同外照射引起的急性放射病基本相似,造血系统的变化最为显着(除有血细胞数量变化外,细胞的形态亦有变化),其他症状不甚明显。慢性损伤时,还可能引起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心血管功能、免疫功能的障碍,但临床表现不甚显着。

  由于放射性锶-89和锶-90属纯β放射源,且相对密度较大,核事故中释放出来的放射性锶很容易在较小范围内局部沉降,因此一般不会造成较远距离的放射性锶污染,也不会污染到我国。当存在放射性锶时,由于β射线也能引起物质电离和激发,可能造成皮肤损伤,因此需采取有效的距离防护和屏蔽防护措施防止外照射,一般选择密度小的材料,如铝片、玻璃和有机玻璃等对β射线就有很好的屏蔽效果。

  对于进入体内的放射性锶,最有效的药物是褐海酸钠。其为一种多糖醛酸聚合物,广泛存在于海带和各种海藻的细胞壁中。实验研究表明,服用褐藻酸钠的大鼠体内放射性锶含量在48小时内可降低到对照组的1/3~1/4。对于摄入稳定性锶者,使用褐藻酸钠口服糖浆(12~15克),2~4小时血锶浓度和48小时尿锶含量均比对照组减少一半以上。需要说明的是,实验所用的褐海酸钠提取物含量均在75%以上,而直接食用海带和海藻则一般收不到这样的效果。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自疗皮肤病 大多治不好

上一篇:

预防癌症四步曲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