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30日是第26个全国预防接种宣传周。
接种乙肝疫苗是预防乙肝病毒感染的最有效方法。但在实际接种中一些“小”问题却困扰了许多人。请看专家就乙肝疫苗接种中最常见的问题进行解答。
1. 什么是有效应答和无应答?
乙肝疫苗的接种全程共3针,第一针接种后间隔1个月和6个月再分别接种第二针和第三针,因此被称为“0-1-6个月免疫程序”。接受三次免疫接种后,90%以上的人都能产生足够的抗体,即获得有效的免疫应答(简称有效应答或正常应答)。
所谓获得免疫应答,就是全程接种乙肝疫苗1个月后检测血清抗HBs,抗HBs≥100mIU/ml。如果抗HBs在10~100mIU/ml之间为低应答,抗HBs<10mIU/ml为无应答。低应答和无应答者对乙肝病毒的抵抗力不足或没有,仍有可能感染乙肝病毒。
2. 为什么出现无应答或低应答?
影响乙肝疫苗接种应答的原因很多,有疫苗的原因,也有人体本身的原因。
首先,与疫苗剂量不足有关。从我国乙肝疫苗多年来接种的情况看,使用重组酵母乙肝疫苗10μg剂量接种的效果明显好于5μg的剂量。因此,新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将2005年时推荐的5μg的剂量增加至10μg。
第二,与疫苗保存和接种的质量有关。
第三,与遗传因素有关。调查发现,父母接种乙肝疫苗后不产生抗体,其子女无应答或低应答的发生率高。父母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子女对乙肝疫苗的应答较差。有研究显示,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所生的孩子,低应答和无应答发生率均高于没有乙肝病毒感染的母亲的新生儿,说明孩子可从父母那里继承对乙肝疫苗较差的免疫反应。
第四,已被乙肝病毒感染。在无应答者中约20%已经被乙肝病毒感染,其中绝大多数为母婴传播。
第五,患有影响机体免疫系统的疾病,如艾滋病、糖尿病、肿瘤等,导致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接种乙肝疫苗后应答也较差。
3. 无应答或低应答怎么办?
绝大部分健康无应答儿童并非对乙肝疫苗绝对不应答,提高疫苗接种剂量和增加接种针次(加强免疫)可有效改善他们的抗体应答水平。有研究显示,对无应答者加强免疫1剂,有61%达到正常应答;加强免疫3剂,85%达到正常应答。
另外,由于机体对疫苗的应答情况与疫苗的抗原结构有关,对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免疫后低应答或无应答者换用高剂量的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疫苗或甲、乙型肝炎联合免疫,可提高免疫成功率。
4. 如何实施乙肝疫苗加强免疫?
一般人群在接种乙肝疫苗后无须监测抗HBs。因为乙肝疫苗接种后其有效抗体可维持12年之久,而且免疫系统有很强的“记忆”力,即使抗体消失,当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免疫系统仍能很快产生抗体,清除入侵之敌。但对乙肝病毒感染的高危人群,如父母或配偶为乙肝病毒感染者、医务人员、免疫功能低下者、器官移植患者、透析或经常输血及血制品治疗的患者、同性恋和吸毒者等,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应监测抗HBs。
高危人群中既往接种乙肝疫苗后达到正常应答,几年后血清抗HBs下降至<10 mIU/ml时,可加强1剂10μg或20μg的重组酵母乙肝疫苗。初次全程免疫后低应答或无应答者,应按全程免疫程序加强免疫3剂,儿童为10μg,成人为20μg,最高剂量为每剂60μ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