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揭秘前列腺一生的变化 各时期前列腺如何防护

2019-01-08 14:45:16浏览:50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它在男性生殖繁衍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前列腺在男人不同

前列腺是男性生殖器官,是男性特有的性腺器官,它在男性生殖繁衍中扮演着不可缺少的角色。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前列腺在男人不同时期有何变化。

幸福的“童年”

在幼儿时期,人体的前列腺除了“吃喝”就是“睡觉”,人体不给它分配任何工作。到了少儿时期,随着人体睾丸的发育,其合成的雄激素源源不断地供应给前列腺,使前列腺逐年长大。人体到了青春期时,前列腺也长成一个“成年人”的体魄,体重达20克,身高也有3厘米了。在少年时期如缺乏雄激素的营养,前列腺将终生都处于幼稚期。

在幼儿时期,前列腺很少招惹疾病。到了“情窦初开”时,就会有疾病找上门来。那些患有包皮过长的少年,常发生包皮龟头炎、尿道炎等,这些部位感染的细菌会从不时开放的射精管侵入前列腺,引起前列腺炎,据统计发生前列腺炎最小的年龄为12岁。当然,预防少年时期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就是尽早切除多余的包皮。

辛劳的“青壮年”

“青壮年”时期的前列腺是勤劳而繁忙的。

此时,前列腺开始了“试运行”,少量地生产前列腺液,为精子提供运动能量。当人婚配后,前列腺的工作显得繁忙起来,昼夜不停地生产前列腺液,以保障精子源源不断地输送。

这个时期,对于前列腺来说是一个“多事之秋”。此时人体的性活动如过于频繁,会使前列腺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身心疲惫、抵抗力下降,就容易招致病菌的伤害。由于前列腺借助射精管与人体的尿道相通,因性活动的频繁,射精管经常处于开启状态,尿道内的致病菌可以逆行而上,侵入前列腺并生长繁殖,引起前列腺炎。

如人有“冶游史”,前列腺还会遭受淋球菌、衣原体、支原体等性病病菌的侵害,引起性病性前列腺炎;身体其它部位的结核杆菌也会乘机光顾前列腺,引起结核性前列腺炎。偶而还会有蛲虫寄生于前列腺,引起蛲虫性前列腺炎。当前列腺受到炎症破坏后,首先可导致精液质量下降、生育能力降低,甚至引起部分人不育。同时,慢性炎症还常引起人体性功能的异常,如阳痿、早泄等。

要想将疾病拒之门外,保持生殖器官的局部卫生是最重要的。此外,尽早矫正包茎、包皮过长等先天畸形,洁身自好预防性病菌感染,只有这样前列腺才能永远健康。

病态的“老年期”

人过了60岁,此时前列腺“老态龙钟”,渐渐地“胖”起来了。

老年后性活动逐渐减少,前列腺的工作负担也渐渐减轻,其功能细胞开始萎缩。由于老年期人体内激素水平发生紊乱,前列腺边缘的非功能细胞就发生异常增生,使前列腺体积增大,压迫尿道,引起尿频、尿急、夜间排尿次数增多、尿线变细、排尿困难等。医学上把这异常增大的前列腺称为前列腺增生症,增大的前列腺就像一座山,阻挡了尿液的流出口,可引起尿潴留、肾积水,以至肾衰尿毒症而危害生命。

不仅如此,到了老年期的前列腺,它的一些细胞也会发生突变而形成癌细胞。因此,当前列腺“发胖”后,不要只认为是前列腺增生,还应抽血查一下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它会告诉您前列腺有否癌变。如果前列腺发生了癌变,那就得毫不犹豫地处理掉它。

总之,前列腺的一生演绎了人体一个器官由盛到衰的自然规律,揭示了生殖器官在人类繁衍过程中的盛衰奥秘。

前列腺疾病要多重护理

前列腺是男性最大的附属性腺,具有内外双重分泌功能,前列腺虽小,却“人小鬼大”,带给男性许多问题和麻烦。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什么来防止前列腺疾病的纠缠呢?

1、阳光下运动

生活压力会增加前列腺患病的机会,当生活压力减缓时,前列腺症状会得到舒缓,所以尽量保持放松的状态,比如和家人一起到户外做运动吧,适度地进行体育活动有助于增强机体抵抗力,并可以改善前列腺局部的血液循环。

2、避免久坐

前列腺的位置决定了男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坐在前列腺上的,所以经常久坐的男人前列腺负担较重。坐位使血液循环变慢,导致前列腺慢性充血瘀血,局部代谢产物堆积,前列腺腺管阻塞,腺液排泄不畅,导致慢性前列腺炎的发生。

3、防止长期便秘

便秘者直肠内积聚大量粪便,会加重邻近的前列腺充血。同时,便秘者往往用力排便使腹压增加,压迫前列腺可使尿道变细,排尿受阻,对前列腺健康不利。

4、夫妻生活要规律

短时间内夫妻生活频繁者,发生急性前列腺炎的比率高达89.7%。相反,节制夫妻生活,致前列腺分泌大量“囤积”,时间长了导致前列腺过度扩张与充血,也可引发炎症。此外,体外排精、夫妻生活中断等,同样可使前列腺充血肿胀而引起炎症。

了解了前列腺“一生”的变化,男人们应该知道前列腺的重要性,因此,自我保健非常重要,保健做得好更有利于前列腺的健康。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什么运动适合乳腺炎患者?

上一篇:

性爱时,男人无法忘记的声音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