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则真实的故事。尹秀妮,武汉一所名牌大学心理学专业研究生中的才女,被廖文恺,湖北省荆沙市郢中镇的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年农民所骗。在短短四个月的时间里,不仅失去了少女的贞操,而且断送了大好前程。
尹秀妮是在毕业前南下深圳求职的归途中认识廖文恺的。当时,在求职中一再受挫失意而归的尹秀妮正在列车座位上心事重重,坐在她对面的廖文恺向她发动了进攻。风度翩翩的外表、正在阅读的《道德经》和《世界小说名作精选》、自称的大学本科毕业、深圳金利来服饰集团副总裁的身份、殷勤热情的招待以及提供职业的承诺,这一切都让尹秀妮怦然心动,庆幸自己得到了贵人相助。
一个月后,“廖总裁”从深圳赶到武汉与尹秀妮会面。在宾馆里,廖给了尹一尊“十世祖传”的“传女金佛”,希望尹成为廖家的儿媳。激动紧张的尹秀妮在喝下了廖的一罐饮料之后,发生性行为失去自控献出了少女贞操。
在此后的几个月里,廖一次又一次地设下骗招,维持自己的白领身份,尽管尹秀妮身边的同学、好友、家人几次三番提醒劝阻,但她仍是执迷不悟,对两人美满的未来充满憧憬。
但是,骗局总有识破的一天。身为总裁却总是现金缺乏,与外商直接谈生意却连简单的英语口语都答不上来,允诺的就职问题更是迟迟不见落实,尹秀妮终于疑心大发。追问之下,廖不得不把一切合盘托出。他告诉她,自己是个农民的儿子,初中辍学后四处流浪打工、坑蒙拐骗,曾用同样手腕欺骗过打工妹、女大学生、女待业青年,但从认识尹秀妮后,真的爱上了她,并决心重新做人……
廖的表白让尹秀妮几乎厥倒。痛悔之余,她提出分手。廖大吵大闹,两度自杀。后虽经警方干预,两人分道扬镳,但尹秀妮的名声因此大受影响,最后失去了可能的好职位,只能心灰意冷地回到原籍在一所中专任教。
类似的骗人或被骗的故事并不少见,我们时有所闻。作为一位旁观者,我们总要笑被骗者头脑简单,鬼迷心窍,可轮到自己被骗子“瞄准”时,是否能有足够的智慧来识破骗局呢在上面的个案中,一名著名学府的心理学研究生竟然被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民骗得团团转,这又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看廖的骗术是如何奏效的:
一、投其所需
一般骗子行骗,总要先考察一下“目标”的需求。一个人有所需求时,往往会焦虑、紧张、不自在,直到自己的需求得到满足,才会心安理得,尤其当某一需求于自己十分急迫的时候。尹秀妮在列车上为求职未果心烦意乱时,被廖洞察其需求,投其所需,声称能为尹找个好职位,一下子击中要害。对尹来说,廖像及时雨,消除了自己的紧张不安。当事人在急于满足自己需求的同时,往往会放松自己的戒备,更容易上当受骗。所以,当自己的焦虑解除时,我们不应沉浸于回复心安的喜悦中,而是要尽快唤醒自己的理性,仔细考察一下现实的可能性。不要因为别人投己所需,而丧失了理智。
二、合其所好
人际交往时,有相同文化生活背景的人往往更容易接近。骗子们往往深谙此道。和商人谈发财,见粗人扮豪爽,遇上知识分子就玩深沉装才子,合人之所好,让人或感亲切,或感敬慕,一时引为知己,相见恨晚之际却着了对方的道。廖洞悉像尹秀妮这样的女生的心理,以《道德经》和儒商的形象引起尹的好感(对尹来说, 仅扮富商恐怕未必有效),让尹仿佛看到了灿烂的工作和婚姻前景。骗子主动找人搭讪,总会让人心疑,但一旦找准了你的所需和所好,就会引起你的主动性,好像是你主动与他们交往。既然是你主动,就不存在别人行骗的可能,所以警惕顿减,风险暗生,直至进了陷阱,后悔也来不及了。
三、认知过滤
在与廖的交往过程中,尹不是没有注意到廖的马脚,但由于对廖好感深刻,也就忽略不察了。这在心理学上叫“认知过滤”。认定一个人是好人,就会注意他好的一面,而疑人偷斧时,则别人一举一动皆不像个善类。人们习惯于将与自己刻板印象相符的信息吸收、相反的信息过滤排除在外,由此更加强了原有的印象。比如廖假称机票遗失临时不上飞机、现款未能到帐手头总是没有现金、出机场不与众乘客一起等等,重重疑点皆因尹秀妮对廖的好感和信任,让廖轻易解释和搪塞过去了。认知过滤不仅会让人失之轻信,更会让人在骗局中愈陷愈深,成为“睁眼瞎”。
除了以上三个因素之外,当事人在失去贞操后的盲目依赖心理让她在心理劣势下理性失敏,当事人在得到“金佛”后自以为有所得益和保障,在心理优势下竟不知去对“金佛”的真伪作一番鉴定。廖正是巧妙地利用尹的每一点心理变化和心理弱点,处处得手,使一个弥天大谎扯满了足足四个月。
如果说强盗是靠武力来劫掠受害者,那么骗子靠的是心理战来征服受骗者。除非你心态正直正常,否则便很容易会被蒙上眼睛,成为骗术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