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孔 洁 张赛男
在中国东南沿海有一座美丽的城市厦门。早在1980年,她就成为六大经济特区之一,这里气候宜人、风景秀丽,先后被评为“国际花园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十佳人居城市”等殊荣,又因常有白鹭栖息而被赋予“鹭岛”之称。
在这块充满魅力的滨海城市,盛开着一朵中国眼科学界的奇葩: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她是福建省医疗系统“吃螃蟹”的第一人——率先进行了改制。改制后的厦门眼科中心无论在医疗质量、医疗服务、还是在社会效益上,都堪称福建省医疗系统改革的成功典范。
医技水平大幅提升
2003年,厦门眼科中心进行了改制,在管理体制上更加灵活,致力于改善内部管理,提升医疗质量,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经过一年的努力,2004年,该中心被评为三甲眼科医院,这也是福建省首家三甲专科医院。2006年,厦门眼科中心正式成为厦门大学附属医院。
如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已成为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防盲为一体的国家三级甲等眼科医院,是新加坡全国眼科中心的姐妹中心、中国眼科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中国优生优育协会厦门摇篮工程眼科示范基地……医院总建筑面积2.5万平方米,设有病床340张,开设白内障、眼视光、青光眼、眼底病(玻璃体、视网膜、糖尿病眼底)、斜弱视及小儿眼科、眼表与角膜病、眼肿瘤与整形、眼外伤等八大专科,以及医学验光配镜部、临床医技检查部等。
“医术精湛”是中心的立院之本。中心坚持以医疗工作为中心,力求硬件设施与国际接轨,先后从美国、德国、瑞士、日本等国家引进一流的现代化眼科医疗设备,大部分在福建省内独一无二。软件方面,中心率先在福建省内开展了微创玻璃体视网膜手术、双手微切口白内障冷超乳手术等高难度手术,技术水平稳居福建第一、全国前五。
为确保医疗质量,眼科中心竭力让一流专家为每位患者提供服务。目前,中心拥有100多位中高级职称医师,博士生、硕士生导师十几人,并特聘国内外著名眼科专家十几人组成专家顾问组。如先后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眼科研究所和内不拉斯加大学医学中心眼科工作多年、博士生导师、知名青光眼专家詹桂林教授,教育部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际眼表疾病委员会委员、中华眼科学会角膜病学组副组长、美国Baylor医学院客座教授、著名眼表与角膜病专家刘祖国教授等。
近年来,中心着力加大高层次人才储备,从国内外引进多名博士及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今后将继续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目前已与美国、瑞士等国眼科同行、医疗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狠抓医疗质量的同时,该中心科研也频结硕果,成为中国眼科学研究的先行者。近年来发表医学论文130余篇,其中 SCI14篇;每年坚持举办国际眼科新技术研讨会,2007年至今连续3年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同时成功申报了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级科研课题和外国专家引智项目等近30项,并获立项和经费资助,在业内属全国领先。2010年,获准设立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经济社会效益凸显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创造出了多项福建省医疗界的第一。第一个在医院设立客户服务中心,将院内服务延伸至院外;第一家向社会承诺做“专家医院”、“平价医院”、“无假日医院”;福建省第一个三级甲等眼科医院;福建省第一家成为全国重点大学附属医院的民营医院;第一家开展周末手术方便病人的医院等。
体制改革带来了业务量的迅速增长。相比于改制前,中心的门诊量、手术量增长近4倍,业务收入翻7番,主要业务指标年增长率在30%以上,居福建第一、全国前列。就医结构也突破了厦门市的局限,面向全省辐射全国,来自东南亚的病人也占据了3%左右。据统计,每年前来就医的患者中,厦门市的病人仅占不到30%,70%以上为市外、省外甚至境外病人,已成为海西疑难眼病诊疗中心。
体制创新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以前厦门眼科中心是政府举办的医院,每年政府都要拨几百万元用于补助医院的发展,现在每年对政府的财政贡献达1000多万元。
在发展的同时,医院更不忘回馈社会,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公益医疗服务。每年都会投入数百万资金,用于普及眼科知识教育、眼病筛查与贫困眼疾患者的救助。自2004年起,医院每年都会花费大量人力、物力为群众免费义诊,回馈社会的支持与厚爱。迄今为止,厦门眼科中心已完成义诊近30万人次,每年免费金额高达数百万元,义诊队员的足迹最远抵达宁夏。2008年5月,斥资200万元成立了“光明基金”,为贫困患者提供帮助,数万人受惠,并多次派专家赴宁夏泾源县开展扶贫复明工作……仅2009年,就捐赠了209万元用于公益事业。2009年启动“百万工程送光明”大型公益活动,每年投入100万元,连续三年累计投入300万元,为社会各界尤其是偏远地区的贫困人口和特定的弱势群体提供医疗服务。
优质服务做到家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改制之初就确立了“以病人为中心,全心全意为病患服务”的理念。把病人满意作为医院工作的首要任务,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规范服务流程,建立健全服务满意度考核制度,改善就医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能力。
该中心在福建省内率先设立“客户服务中心”,针对门诊和住院手术病人进行院内、院外调查跟踪和病情关怀,患者在出院后都会接到客服人员的关怀和慰问电话,获得了社会和业界好评;率先在周末开展手术,真正做到全年365天,天天开展手术,极大方便了病人及家属,且周末手术严格按照常规手术收费;针对出行不便的患者,还特别推出“上门出诊”项目,让患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医疗服务。
2010年,该中心斥资数百万元与软件公司共同研发全新并联排队叫号系统,真正做到全程预约,大大缩短了就诊排队时间。同时,中心携手中国移动公司、中国电信,启动厦门眼科中心贵宾诊室,为市民健康服务开辟了一条全程“绿色通道”。
与员工共同成长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秉承科学发展管理理念,坚持发展成果与员工共享。在医院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不断增长的同时,保证员工的工资、福利与医院发展同步持续增长。医院不但每月为职工购买“五险”,按时足额按国家规定和本院情况给予职工相应的福利待遇,还大力支持本院工会、党支部、团总支部的工作,并鼓励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建立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每年投入20余万元用于工会活动,组建了游泳队、篮球队、登山队、瑜伽队等10多个兴趣小组并定期开展活动。
中心还非常重视职工素质教育和业务技术培训,制订了明确的员工培训计划。改制以来,中心坚持每周组织业务学习,根据医疗、护理、行政后勤等不同类别人员安排不同课程。据统计,中心每年开展院内培训400多场,外出进修和参加学术会议共近百人次,每年医院用于员工的培训费用数十万元。2008年,获评厦门市十佳雇主企业。
在沟通渠道方面,中心设立了董事长信箱,员工可随时提出意见和建议,董事长均会及时给予反馈。2009年至2010年期间,中心开展了全院员工针对医院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的活动,期间共收集到建议150余条,对民主评选出的多条最佳建议予以了每条1000元的奖励。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员工的智慧和力量,受到员工一致好评。
创眼科百年品牌
如今,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的品牌深入人心,赢得了广泛的社会满意度,也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评价。
2010年,国家发改委社会司司长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领导、卫生部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评价研究课题组的领导及陈桦副省长到院参观考察,对中心的发展予以了高度评价。2010年,获得厦门市“五一劳动奖状”。中心先后得到原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将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全国政协副主席陈宗兴、朱镕基同志的夫人劳安及福建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陈桦,福建省委常委、厦门市委书记于伟国,天津市委副书记何立峰等有关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和赞誉,在社会上产生极大影响,成为厦门市一个重要的对外窗口之一。新加坡内阁资政李光耀、总统纳丹、美国巴尔的摩市长等先后参观了眼科中心并给予一致好评。
对于未来,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董事长苏庆灿先生介绍说,中心已开始集团化、连锁化经营发展,未来2年~3年将迈入高速发展期,在全国开设至少10家分院。“2010年我院已在厦门五缘湾启动兴建新的办公大楼,从硬件和配套设施来讲,这将是中国最大的眼科医院,也将是亚洲第一大眼科中心。可我们不追求最大,但求技术最好,让更多的人重见光明,创眼科百年品牌,是我们的目标!”
“大鹏一日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我们相信,在厦门眼科中心人的齐心努力下,一定能在人类光明事业上谱下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