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的胃肠道从形态上看是一条连续不断的管子,有的地方膨大(如胃),有的地方狭窄(如幽门),弯弯曲曲,饮食流就这样步步前进,一边被推进,一边被消化吸收。
然而这并不是一根直管一通到底,而是被几道“闸门”(括约肌)分隔成若干区间。这些括约肌都随消化进程的需要开闭,且都只能向一个方向开,即向肛门方向开,谓之下行。
一号闸 食管上括约肌
食管上括约肌以18~32mmHg的压力关闭食管上口,使食管与口腔隔开,只有做吞咽动作时才打开放行食物。这样管制好处很多,可以保证食物在口腔内充分研磨、切割、撕裂,以减轻胃的负担,同时启动消化液的分泌迎接食物的到来。食管上括约肌还能让人们充分享受甜、酸、苦、辣百味,防止吸气时过量气体入胃造成胀气,防止从胃反流的食物、胃液进入气管。
二号闸 下食管括约肌
下食管括约肌以10~40mmHg的压力关闭食管下口,使食管与胃隔开,只有食团到来时才会“开门送客”。
想想看,没有它的坐镇,每当胃蠕动时,高浓度的胃酸和胃蛋白酶就会被挤到食管造成伤害,这正是反流性食管炎产生的重要原因。
三号闸 幽门括约肌
幽门括约肌的压力随蠕动和收缩略有不同,在12~20mmHg之间。它将胃与下段的十二指肠隔开,配合着下食管括约肌,使胃在工作时间内成为一个进出口都扎紧了的肌肉囊。它可以保证固体食物在胃内充分研磨,让直径>2mm的颗粒难以进入十二指肠。它限制了一次排入十二指肠食物的量,一个胃蠕动波推送约1ml食糜入十二指肠,使肠内消化能充分进行而不致负担过重。当十二指肠球收缩时,挡住碱性肠液,以免损伤怕碱的胃黏膜。当幽门括约肌因多种原因关闭不严或因手术被切除时,就会发生十二指肠-胃反流,即所谓的碱性(胆汁)反流性胃炎。
四号闸 回盲瓣
回盲瓣由两瓣增厚的肌肉相对构成,宛如人的嘴唇一般可开可闭。瓣前瓣后两重天。回肠中存的是已消化尚未被吸收完全的食糜。跨过回盲瓣,就是稀稀的初便了,细菌浓度急增100万倍,且有大量厌氧菌。
回盲瓣压力比盲肠高20mmHg,所以盲肠内的初便和细菌难以逆流。这也同时控制了回肠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不致过快,保持回肠末端相对清洁。
五号闸 肛门内外括约肌
大便的积存与解便,肛门内外括约肌二者功不可没。
一般说来,积便时外括约肌收紧,内括约肌放松,一旦积存大便的刺激达到一定程度,或收到来自中枢神经系统的主动指令,就会反向而致内紧外松。健康人二者配合协调。
很难想象,没有这一闸门,要么整天排便,要么解不下便。在临床上某些大便失禁或顽固性便秘的问题就出在这里。
六号闸 奥狄括约肌
这是位于十二指肠的“偏闸”,其压力是9.6~15.2mmHg,主要调控胆汁进入十二指肠。位于十二指肠侧壁与胆总管下端。
奥狄括约肌收缩,胆总管内压力上升,胆汁不能进入高压的胆总管而只进入低压的胆囊内贮存。括约肌松弛时,胆囊将胆汁挤到低压的胆总管和从肝脏直接流下来的胆汁汇合,共同进入十二指肠完成消化功能。可见奥狄括约肌不但是闸,而且是泵,因为它是调控胆汁进入肠道的原动力,这是近年来新的研究成果和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