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根豆角被“喂”11种药,蔬菜安全难有保障》的报道,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人们在问,一种蔬菜为什么要打11种药?打的都是什么药?对蔬菜安全危害有多大?为此,有必要对诸多问题给出科学的回答。
种菜必须要打药吗
菜农说,现在种菜不容易,三天两头要打药,基本上没有不打农药的蔬菜。菜农说的是实话,近年来,在蔬菜生产上农药的使用量在逐年增加。这与我们的生产环境、生产方式有关。一茬接一茬的密集种植,盲目追求产量,势必造成良好生产环境的破坏,病虫害增多是这一结果的必然反映。
由于长期不合理使用农药,造成菜田环境发生显著的变化,菜田生态环境失去平衡,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强以及天敌减少,导致病虫害进一步发展,从而加大了农药的使用次数和使用量,如一些害虫对菊酯类杀虫剂的抗药性明显增强。用药次数也从一年生长季节3~5次提高到数十次才能比较有效地控制害虫的危害,从而大大增加了农药的使用量。
打的都是什么药
农药主要是指用于防止危害农业生产的有害生物和调节植物生长的化学药品。目前,在世界各国注册的农药品种已有1500多种,其中常用的有300多种,包括有机氯化合物、有机磷化合物、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等。这些种类繁多的农药,基本可以分为杀菌剂农药和杀虫剂农药两大类。
多年蔬菜安全监测结果表明,杀菌剂类农药虽然时有检出,但超出安全限量标准的少,造成危害相对小。造成安全危害的主要是杀虫剂农药,尤其以有机磷和氨基甲酸酯类农药为甚。农药残留危害有三个70%的说法:农药中70%是杀虫剂,杀虫剂中70%是有机磷杀虫剂,有机磷杀虫剂中70%是高毒、高残留农药。夏秋季节,豆类蔬菜虫害较多,使用杀虫剂非常频繁。
“11种药”对蔬菜安全危害有多大
判断蔬菜是否食用安全,不完全看是用了多少种农药。主要是看使用了哪些农药、使用剂量及次数是否符合规定、用药时间是否符合安全间隔期要求、检测结果是否符合农药残留限量标准。
根据农业部规定,在蔬菜生产中禁止使用六六六、滴滴涕、三氯杀螨醇、甲胺磷、氧化乐果、克百威等71种高毒、高残留农药。禁止使用的农药,哪怕是一种,也是不允许的。对于可以使用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也要严格遵循施用浓度、施用次数及安全间隔期的要求。
新闻报道中未给出11种农药的名称,无法判定是否使用了禁用农药。该豆角未见农药残留检测报告,因而也无法判定对安全危害的程度。至于天天打药,乃至蔬菜上市的前一天还在打药,显然不符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要求。
在实际生产中,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现象仍然存在,一些菜农喜欢使用打药后马上见效的农药。有机磷类农药防治效果好且价格便宜,生物农药见效慢,且品种少,价格高。因此,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量在总量中占有相当的比例。
蔬菜检测中存在的问题
报道中说的“三个流通环节均无农残检测”,表明了流通环节监管失察,检测部门出现了问题。但即使三个流通环节均做了农残检测,问题也依然存在。目前除一些专业农残检测机构外,农贸市场等多采用的是农药快速检测方法。该方法只可检测有机磷、氨基甲酸酯类农药,而且是只能定性不能定量。快速检测适合蔬菜流通的特点,但其检测范围窄、准确性低。面对当前蔬菜生产中农药使用的现状,确实是力不从心。
理性看待蔬菜的农药使用
按照有机蔬菜生产的要求,蔬菜生产中完全不使用化学农药显然是不现实的。蔬菜生产中合理使用农药不会造成食品安全危害,问题是违禁、超范围、超剂量使用农药。自2001年国家推行农产品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以来,蔬菜食用安全性已有了较大程度的提高,全国蔬菜抽查监测平均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消费者希望食品安全就是要求百分之百合格。为此,各级农业主管部门、各级植物保护站要做好病虫预测、预报工作,做好安全、合理使用农药的宣传工作。农业技术部门要积极推广安全、高效、低毒的农药,指导农民按照《农药安全使用规定》和《农药使用准则》等有关规定使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