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斯里兰卡和马尔代夫两地登革热疫情蔓延,我国海南等地已有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报告。初秋季节高温多雨,蚊虫滋生,是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的高发期。因此,中国公民赴东南亚地区旅游,要注意预防登革热。
登革热是登革热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这两种伊蚊主要分布在泰国、缅甸、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柬埔寨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以及我国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登革热患者一般起病急骤,并伴有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疼痛,极度疲乏等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皮疹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登革热具有以下流行特征:
☆地方性 凡有伊蚊滋生的自然条件及人口密度高的地区,均可发生地方性流行,在城市中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可逐渐向周围的城镇及农村传播。
☆季节性 发病季节与伊蚊密度和雨量相关。在气温高且潮湿的热带地区,蚊虫常年繁殖,全年均可发病。我国广东、广西、海南省等地一般在5~10月集中发病。
预防登革热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家中花瓶等容器最好5~7天换一次水。注意清理阳台等容易滋生蚊虫的积水容器。对饮用水缸要加盖防蚊,勤换水,并在缸内放养食蚊鱼。可以考虑使用物理性防蚊工具,如防蚊纱窗、纱门、纱网等。近期到东南亚等登革热疫情流行的区域旅游者要做好防护,预防被蚊子叮咬,并尽量避免接触发热病人。旅游归来后,若出现突然发热、头痛、关节肌肉痛或皮疹等登革热样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