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的总体治疗达标率仅为30%左右,远低于欧美国家的数据,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科主任张新军教授介绍,造成我国高血压患者达标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多方齐抓共管提高达标率
首先,许多患者对高血压疾病及其危害程度认识不足,认为没有症状就不需要治疗,即使治疗也不关心治疗效果,这间接造成了患者对医生制订的治疗方案不认可。其次,许多高血压患者还未意识到高血压疾病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如高盐饮食、吸烟等不良生活习惯均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如果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没有得到改变,其治疗效果也就大打折扣。
再者,目前临床上有部分医生给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或选择的药物不当,也造成了治疗效果不佳。
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造成达标率低下,如受到医疗条件限制,从事高血压人群管理的专业人员匮乏等,这些情况在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部分城市社区较为突出。这些原因均造成众多高血压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多方面齐抓共管。”张新军教授指出,从临床医生的角度来讲,应正确认识高血压疾病,在准确诊断和科学评估的基础上为患者制定适合的治疗方案,选择恰当的治疗药物;从患者的角度来讲,需认真遵从医嘱接受治疗,同时管理好自身生活习惯;从家庭和社会的角度来讲,应为患者营造舒适放松的生活环境,提供正确的防治高血压科普教育,以及良好的慢病管理随访机制及医保政策的支持等。高血压防治需要整个社会、家庭、患者本人和医疗机构共同努力,这样达标率才能提高。
用好价廉安全有效的“老药”
“高血压非药物治疗的方式主要是生活方式干预,但现阶段提高治疗率和达标率快捷、见效的手段还是药物治疗。”张新军教授指出,五大类常用降压药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具有丰富的循证医学证据。我们应充分认识到,我国高血压防治的主战场在基层和农村,尽管高血压新药不断问世,但新型单片复方制剂为提高高血压人群总体治疗效果作出的贡献不容忽视。在广大基层和农村,因受到经济条件和药物覆盖的限制,这些区域较难用上新药和相对较为昂贵的药物。
因此,立足于当下基层高血压患者的实际,我们应重视那些经过几十年临床实践证实降压有效、价格低廉、不良反应少、能够被广大基层高血压患者接受和长期坚持使用的药物。张新军教授说:“以我国自主研发的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等为代表的传统固定复方制剂,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研发,遵循优化联合治疗的理念,通过科学方法研制生产。经过几十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其安全有效且价格低廉,至今仍在我国基层高血压人群的降压治疗实践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作为医生也需认识和用好这些安全有效、经济适用的基础降压药物,实现降压达标,进而减少心血管事件。”
2017年,《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发布,其中最引人关注的是加入了“国产创新药”章节。其中,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作为国产创新药的代表,在证据等级推荐中明确了其I-A级证据等级的地位。由此可见,在慢病防治中,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积累了众多循证证据,对临床使用具有指导意义。因此,作为有效性、经济性、安全性均具备的药物,复方利血平氨苯蝶啶片(降压0号)值得在临床中广泛使用,从而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达标率。》》高血压治疗指南
防治需上下联动
“2017年全国高血压日20周年庆典活动意义深远。”张新军教授表示,活动既总结回顾了20年来高血压防治的成功经验,又为下一步工作奠定了基础。
我国有近3亿高血压患者,基层是防治的重点和主战场,要做好基层防治工作,首先要做好自上而下的指导。高等级医院拥有完善的高血压防治队伍,这些资源应下沉到基层去,指导基层做好高血压防治工作,帮助其更好地规范管理高血压人群。另外,还应做好自下而上的联动,调动基层高血压患者的主观积极性,为患者提供便利的健康教育,指导其进行科学合理的自我保健,掌握正确的高血压防病知识。公众媒体、科普平台也应为科学规范防治高血压营造健康积极的资讯和舆论环境,对误导公众、传播谬误的行为坚决抵制。通过多部门上下联动、齐抓共管才能更好地开展高血压防治这项巨大的民生工程。
基层患者亟须专业管理
以张新军教授所在的四川省为例,按照25%左右的患病率估算,8000多万人口的四川省高血压患病人数非常庞大,而这些患者大部分身处基层,防治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边远农村和少数民族地区。张新军教授介绍,在过去的40年里,四川的高血压人群防治和科学研究工作在老一辈高血压专家的带领下,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国内也具有一定影响力。近年来,在中国高血压联盟和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的指导下,四川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在新形势下,对继续做好四川高血压防控工作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尤其加强了高血压基层防治的推动力度。两年多来,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和四川省内主要等级医院为主体组成的高血压防治专家队伍和青年医生下基层,走进了省内近百个县。让张新军教授感触最深的是,广大基层高血压患者亟须得到规范、专业的疾病管理,同时基层医生也亟须接受正规的培训,以获得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尽管困难很大,但相信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政府对基层慢病管理政策的优化和增加投入,高血压的基层防治工作一定能再上台阶。
“通过多年的努力,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各方面的肯定,这更加坚定了我们走高血压基层防治这条道路的决心。”张新军教授说,“从老一代到我们中年一代,再到年轻一代,高血压基层防治的理念薪火相传,推陈出新。几代高血压防治专家和医生共同努力,利用现有的条件动员全社会力量做好高血压基层防治工作。我相信,改善我国高血压防治现状、看齐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定能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