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醒后血压会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值。因此,不少心脑血管事件会发生在一天的清晨。”昨日,在“清晨血压精准管理”启动仪式上,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大内科副主任、高血压专科主任黄辉表示,不少高血压患者忽视了清晨血压的控制管理,从而推高了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6至10点的血压管理常被忽视
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定期吃药、测量,就能够很好控制血压,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其实,目前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存在很多问题。
黄辉表示,对于大多数高血压患者而言,清晨醒后开始日常活动的最初几小时内(通常在6:00-10:00之间),血压会达到一天中的最高峰。造成患者清晨血压管理不当的原因,除了与其自身的病理生理学等因素有关外,还有药物使用的问题。
如果患者服用的是短效的降压药和所谓的“长效药物”,药效并不能持续24小时。在第二天清晨服药前药物浓度低下,药效薄弱,不能很好控制血压,导致血压波动。而清晨服药前也恰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时间段,心肌梗死、心源性猝死及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这个时间段。从治疗角度来讲,选择真正长效的降压药物是控制清晨血压的重点。
擅自停药为患者健康埋隐患
目前,“清晨血压”是我国高血压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多年来的痛点。《中华心血管病杂志》文章显示,在诊室血压已控制的患者中,超过60%清晨血压未控制;诊室血压未控制的患者中有94.9%清晨血压未控制。
该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师、心导管室主任罗年桑表示,降压看似简单,其实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必须考虑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规律,考虑清晨血压、夜间血压及服药后24小时的药物血液浓度。目前中国很多高血压患者不头晕就不服药、不肯定期监测血压、自行随意停药等问题非常普遍,这不仅为患者健康带来了隐患。统计显示,高血压患者一年内擅自停药的达50%,漏服药的达40.4%。
据悉,在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是在社区医院长期随访,清晨血压管理的着力点是在基层,社区医院在这方面会有更多发挥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