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糖尿病,从脏腑病机论治, 上焦宜润肺养阴、生津止渴,中焦宜清胃泻火或泻实润燥,以治消食善饥,下焦宜滋补肝肾,育阴清热、使水火相济,阴阳平衡。从标本虚实论治,糖尿病以阴虚为 本,燥热为标。正虚之中,以肾虚为本,瘀血痰湿为标,肾虚之中为常,火衰为变。从“三消”轻重论治,认为标实症轻,损伤正气为重,如糖尿病出现转化(并发症),病情表现更重,此时,更应滋阴补肾、益气健脾、化痰逐瘀,活血通络等诸法并用,使之得效。
1.饮食预防方面
中医认为强调控制饮食,饮食不节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原因。在期间,饮食不节亦是影响效果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医强调,饮食失节“纵有金丹亦不可救”。糖尿病人要限制米食,面食,肥粘肉食,过酸过甜的果食。还特别告诫: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过度咸味。
2.注意调节情志
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发生和情志有一定关系,认为五脏皆有所主情志,如思伤脾、忧悲伤肺、恐伤肾、怒伤肝、喜伤心等等。认为消渴的要配合情绪,要“节喜怒,减思虑。”保持情志调畅,气血流通,正确对待生活和疾病,以利病情的控制和康复。
3.运动配合
对于糖尿病人,运动的方式要因人而异,要适当运动,以不疲劳过度,不强所不能。运动的时间过长,或过度疲劳会使病情加重。特别有并发症病人,最适宜的运动是柔和舒展。有冠心病、高血压等要回避或限制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