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知晓你的血压”。据统计,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7亿,然而,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知道自己血压高,接受药物治疗的不足四分之一,仅有不到一成的患者得到控制。其实,除了血压高需要控制,人们对血压还知之甚少。》》家用血压计
左右手血压不一样,是测了个“假血压”吗?
日常测量应该以哪只手为准?
双侧差值又预示着怎样的风险?
右手发烫、左手冰凉、右手脉搏正常、左手脉搏却时常消失,年仅25岁的女孩小李近来被自己身上这种奇怪的现象搞得“六神无主”。血压计的结果也令她困惑不已,明明右上肢收缩压高达180毫米汞柱,左上肢居然只有150毫米汞柱,反复测量多次都是如此,她连忙来到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左锁骨下动脉狭窄、双侧颈动脉狭窄、双肾动脉狭窄,她被诊断为多发性大动脉炎。这一连串的术语让她有些蒙,明明自己没啥症状,就是左右手血压不一样,背后居然隐藏这么大风险?
心力衰竭与高血压科副主任张英告诉记者,双上肢血压不对称在临床上是正常现象,这是解剖生理决定的。一般两者舒张压相差5~10毫米汞柱,收缩压相差10~20毫米汞柱,这个差值属于正常生理范围。但超过20毫米汞柱的差值可能就提示血管有病理问题,如动脉粥样硬化、外伤等原因造成的血管狭窄、大动脉炎等。“其中,大动脉炎最‘青睐’年轻女性,门诊经常能遇到。然而,该病没有特异性症状,不容易识别。一般颈动脉、椎动脉受累,表现为头昏、眩晕等;锁骨下动脉受累,表现为上肢无力、发凉、麻木等;肾动脉受累,则表现为高血压等。”因此,医生建议年轻女性一旦发现双侧血压差别很大,就要及时检查。
此外,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中老年人双上肢血压不对称的常见原因,它预示着患者存在脑卒中风险,堪称是一个“超早期”信号。医生建议,中老年人当发现双侧血压差值超过20毫米汞柱时,及时到高血压科、血管外科、神经科等科室筛查。
链接
双侧血压不一样 以高的一侧为准
血压早晚不一样,左右手还不一样,究竟怎么测量才更准确?大连市中心医院心内一科主任医师颜培实告诉记者,当人们进行第一次血压测量时,应该左、右上臂血压都测,以明确哪侧手臂血压较高,下次测的时候就以血压高那只手为准,一般情况下,右侧略高于左侧。“更高的外周血压,更接近于中心血压,结果更准确。在门诊,我曾遇到患者一直认为自己血压控制得不错,两年后超声检查,却发现已经出现了心肌肥厚。其实就是没发现双上肢血压不一样,一直以‘下限’为准,血压实际上没有得到控制造成的。”
正确的测量方法是,在测量前,先坐在椅子上休息5~10分钟,然后每间隔1~2分钟测一次,连续测3次,取平均值。一般情况下,电子血压计每次开机第一次测量结果会偏高,建议忽略,这样更加准确。此外,如果发现血压逐渐降低,则可能是活动后还没恢复,静坐一会儿再测;如果发现血压逐渐升高,则可能是过于紧张、焦虑,应先平复一下心情。医生一般不建议每天反复多次测量,按照自己的血压节律,早晚同一时间,测量同一上肢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