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入秋后久咳不愈切勿一味猛吃药 六成久咳病人吃错止咳药

2019-01-08 15:56:16浏览:456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从上个月一直咳到现在,吃了药、打了针还是在咳。10月15日,记者从武汉各大医院获悉,最近呼吸内科病人猛增,其中八成以上的病人

­“从上个月一直咳到现在,吃了药、打了针还是在咳。”10月15日,记者从武汉各大医院获悉,最近呼吸内科病人猛增,其中八成以上的病人是来看咳嗽的。不少人一咳就是一两个月,吃药打针也不好。不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从9月下旬至今,每天都能接诊五六十个咳嗽病人,比平日里增加了不少。

­多是“感冒后咳嗽”或过敏性咳嗽

­35岁的李女士从9月初一直咳到了现在。起初她是吹空调有些感冒,在家吃了几天药后,感冒很快就好了,接着就开始咳嗽。嫌跑医院麻烦,她自己到药店买来消炎药和止咳药吃,先后换了三四种也不见效。

­白天一开口就咳,晚上更是厉害,一阵紧接着一阵,完全没办法好好睡觉,老公被吵得没办法,只好跟她分房睡。她跑到医院去打消炎针,也止不住咳嗽。各种检查做下来,都没有发现问题。“感冒都好了这么久,为什么一直还在咳咳咳?”李女士很是苦恼。

­前天,记者在武大人民医院呼吸内科门诊看到,每间诊室门口都排着长队,咳嗽声此起彼伏。“一上午看了40多个专家号,其中八成是咳嗽,咳上一个月的人不在少数。”正在看门诊的一位教授透露,这拨咳嗽中招的大多是年轻人,忽冷忽热的天气是主因。

­他解释,今年夏天热的时间长,不少人到了9月中下旬还在吹空调,十一期间和前几天又遭遇两次“跳水式”降温,不少人故意“秋冻”,稍不注意就受凉感冒了;秋季过敏原开始增多,不少人对冷空气过敏,也增加了咳嗽的概率。

­对付“感冒后咳嗽”,医生也没好办法

­“李女士很可能就是感冒后遗的咳嗽,门诊中这样的病人不在少数。”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罗光伟说。

­很多人做了各种检查,都没能找到确切的病因,吃了不少药效果也不理想,为此焦虑得不行。其实,呼吸道受伤后很难恢复,感冒后的恢复性咳嗽只需要观察即可。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陈国忠教授也证实了这种说法。

­他介绍,有一种咳嗽就叫“感冒后咳嗽”。病毒和细菌感染都会引起呼吸道炎症,破坏气管黏膜,损伤呼吸道内皮和神经末梢,受损的气道黏膜、内皮在修复过程中,末梢神经裸露在外,此时任何风吹草动刺激到它,都会引起剧烈咳嗽。

­“对付这种咳嗽,医生也没有很好的办法。”陈国忠说,用再多的消炎药和抗生素也是做无用功,一定要等到气道粘膜修复了,咳嗽才能全好。恢复时间长短因人而异,快的两三周,慢的两三个月的也有。

­感冒后咳嗽往往表现为刺激性干咳。他建议,多喝温开水,用盐水漱漱口,都能帮助呼吸道黏膜修复。

­打针吃药有时候是“安慰剂”,变异性咳嗽吃抗生素压根没用

­“乱用药、自行诊疗是导致咳嗽迁延难愈、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罗光伟坦言,在久咳不愈的病人中,感染导致的咳嗽最多。对于病毒性感染,目前没有特效药,打针、吃药很大程度上就是个“安慰剂”。而支原体和衣原体感染导致的咳嗽,本身病程就长达1-2个月,吃别的抗生素根本没用,只有阿奇霉素和罗红霉素才见效。

­还有相当一部分是过敏引起的变异性咳嗽。“我几乎每天都会碰到两三例这样的病人。”罗光伟介绍,变异性咳嗽是一种特殊哮喘,只表现为咳嗽。这种咳嗽往往持续几周甚至数月,没有感冒发烧史,通常是突然出现刺激性干咳,伴有咽痒胸闷,咳嗽在夜间和凌晨加重,容易被误诊为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对于这种咳嗽,吃抗生素根本没用,必须要加上抗过敏药、激素类抗炎药或是支气管扩张剂,才能止住咳嗽。

­武汉市第六医院呼吸内科主任李承红告诉记者,他们在门诊做用药调查发现,感冒咳嗽自行在家服用“阿莫西林+止咳药”的人最多。她表示,年轻人主要是革兰氏阳性菌感染,对付这类病菌,阿莫西林效果不如青霉素;老人多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抗这类感染它又不如三代头孢。“阿莫西林就是个‘夹生药’,我们从来不会用它来治疗呼吸道疾病。”

­六成久咳病人吃错止咳药,九成门诊患者自行吃药没用才上医院

­李承红指出,止咳药吃得不对也会导致咳嗽难愈。门诊九成以上的咳嗽病人,是自行购买和服用抗生素及止咳药无效后才来医院的,其中超过六成人吃错了止咳药。

­她介绍,止咳药分为镇咳药和祛痰药。感冒后咳嗽常伴有痰多痰黏,这时候要用化痰药和祛痰药,帮助痰液尽快咳出来。痰液滞留在呼吸道内,成为细菌培养基,引起更严重的感染,咳嗽反而难愈。如果是干咳,就要用镇咳药减轻咳嗽,为气道黏膜修复赢得时间。

­“秋季咳嗽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秋燥。”武汉市一医院中医部主任薛莎说,秋燥最易伤肺,肺主呼吸。这个季节要多喝水,多吃点梨、柑橘、石榴、葡萄、藕、银耳、蜂蜜等润肺生津、养阴润燥的食物,银耳百合、川贝雪梨润肺祛燥的功效都不错。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三大误区

上一篇:

五大特征来识别糖尿病类型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