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结核病,很多人都会觉得“现在还有这种病吗”。2017年10月30日,WHO发布了《2017年全球结核病报告》。目的是在全球、区域和国家层面对结核病进行全面和最新的评估,数据涵盖了2017个国家和地区的99%的人口和结核病病例。
全球范围内,估计有1040万人患结核病。其中90%为成人,65%为男性,而我国每年新发结核病患者则高居全球第三位。结核病一直潜伏在我们身边,并且因为人们的认识不足,导致部分结核病人没被发现并在人群中传播。
误区一:
结核病现在并不多见
许多人盲目认为,结核病已成为历史,已远离我们这个文明社会。其实,目前在我国结核病仍然是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仍然有不少结核病人未被发现,被发现的结核病人中仍有相当一部分未进行治疗、延迟治疗、不规则治疗。可以说,我国结核病的疫情仍然非常严重,我国的结核病防治工作任重而道远。
误区二:
PPD皮试阳性就是结核病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结核菌素试验(PPD皮试)阳性就是患了结核病。实际上,曾经感染过结核菌但未发病、曾经患过结核病、接种过卡介苗、目前正在患结核病这四种情况均可出现PPD皮试阳性。具体是哪种情况,需由专业医生诊断。一般来说,儿童结核菌素皮肤试验强阳性机体内患结核病的可能性大。
误区三:
此病患者必须住院隔离
这种观点比较片面。一般是结核患者具有传染性时需要隔离治疗。由于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经空气传播,故只有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才具有传染性,即使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2~4周后,痰内结核菌迅速减少,细菌的活力也会减弱,对周围人群也基本没有传染性。目前,大部分肺结核患者可以在医院开药后,在家治疗,不必住院。
误区四:
结核病都有传染性
结核病是由结核菌侵入人体所致,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如肺、骨、淋巴结、肾等。由于结核菌主要通过呼吸道经空气传播,故只有排菌的肺结核患者才具有传染性,肺外结核病(如骨结核、淋巴结核)患者并没有传染性。即使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2-4周后,痰内结核菌迅速减少,细菌的活力也会减弱,对周围人群也基本没有传染性。
误区五:
患了结核病要“忌口”
很多人认为,患了结核病要“忌口”,不能吃海鲜、公鸡、鲤鱼等。其实,除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如太辣、太咸的菜),避免引起咳嗽加重外,结核病患者对鸡、鸭、鱼、肉、蛋、海货、蔬菜、水果等均可食用。但结核病患者应戒烟戒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