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主任陈海泉教授领衔的团队,在自然居住人群中进行肺癌高危人群初筛,其筛查结果为后续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大规模筛查方案的制订奠定了基础。该项目日前获2017年度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据陈海泉介绍,肺癌已居我国城市人口恶性肿瘤死亡原因的第1位,非小细胞型肺癌与小细胞癌相比,其癌细胞生长分裂较慢,扩散转移相对较晚。非小细胞肺癌约占所有肺癌的80%,约75%的患者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5年生存率很低。
为解决非小细胞型肺癌“发现难”,项目组在国内率先开展基于社区早期肺癌低剂量螺旋CT筛查,以重新定义中国肺癌新的高危人群。陈海泉告诉记者,上海市目前社区居民及机关企事业人员的体检,大部分已经从以前的胸透或者胸片检查换成CT检查,并发现了大量早期肺癌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早期干预,避免了疾病的进展对社会、家庭造成极大负担。目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接受肺癌手术的患者,70%以上是受益于肺癌筛查计划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该项目也为肺癌筛查在全国范围内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