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收治这批患者的广州市第十二人民医院,在2009年6月至2010年12月就曾收治过10名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患者。在国内其他地区也频发此类中毒事件,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毒剂 多种途径进入人体
二氯乙烷是卤代烃类化合物,它有两种异构体:1,1-二氯乙烷和1,2-二氯乙烷。其中1,1-二氯乙烷为微毒物质,1,2-二氯乙烷属于高毒物质,易挥发。在国内外发生的中毒事件均为1,2-二氯乙烷所引起,如果不加特殊说明,临床所指的二氯乙烷中毒均为1,2-二氯乙烷中毒。
1,2-二氯乙烷在常温条件下为无色、具氯仿样气味的油状液体。人们曾经将1,2-二氯乙烷用做麻醉剂。上世纪20年代,它被发现有杀虫作用,于是被用做熏蒸剂。近年来,二氯乙烷主要被用于化学合成的原料,国内主要将其作为有机溶剂与黏合剂的溶剂。
1,2-二氯乙烷可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吸收进入人体,并快速分布到全身,特别是脂肪丰富的器官。此次广州发生的胶水中毒,主要是由于呼吸道吸收所致。
中毒 早期诊断难度大
1933年,有学者首次报道了吸入1,2-二氯乙烷蒸气导致急性中毒的临床病例,而后有诸多类似急性中毒的临床病例报道。急性中毒的患者表现为眼、呼吸道或消化道刺激反应,还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和肝脏、肾脏急性损害。动物实验发现,长期吸入1,2-二氯乙烷所导致的损害主要发生在肝脏。但是,近年来国内发生的多起二氯乙烷职业中毒事故,患者却以中毒性脑病为主要表现,以发病分散、延迟发病、经呼吸道吸收为主要临床特征。由于以往针对二氯乙烷中毒的临床和毒理研究资料缺乏,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困难。
1,2-二氯乙烷在血中的代谢很快,半衰期仅有1.5小时左右,而1,2-二氯乙烷中毒性脑病有发病分散、延迟发病的特征,致使无法采用人体血液、尿液中1,2-二氯乙烷定量检测方法确认诊断。本次广州胶水中毒者分散于诸多作坊式非正规作业场所,由于从未进行经常性卫生监测来评估作业者的1,2-二氯乙烷接触剂量,进一步增加了早期诊断的难度。
迄今为止,尚无治疗各种类型的二氯乙烷中毒的特效解毒剂。由于1,2-二氯乙烷代谢迅速,也不适合使用血液净化疗法,因此对中毒患者一般只采取对症支持的方法。由于人体脑损伤具有可逆性差、恢复缓慢的特征,会给中毒者带来明显的伤害,所以一定要以预防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