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50岁以上人群97%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柱疾病
惊人数字背后隐藏着普遍习惯误区
“近几年在接诊过程中,我们发现颈肩腰腿痛的患者占骨科就诊患者的60%以上。”这个数据引起大连港医院骨科副主任梁慧的重视,他查阅资料发现,在中国,50岁以上人群中有97%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脊柱疾病,而在40岁人群中有40%的人脊柱不健康。不仅仅在中国,目前全球超过一半的人一生都为各种各样的脊背疼痛所累。
接诊最小的患者只有10岁
不仅就诊患者数量增多,梁慧还发现,患者越来越年轻化。过去人们一提起腰间盘突出,都觉得是中老年人才会得的疾病,其实现在小学生、初中生因为颈椎、脊椎或是腰椎不好来就诊的并不鲜见。“跟同行交流,我听到的最小的腰间盘突出患者只有8岁。”就在前不久,梁慧亲自接诊了一名只有10岁的腰间盘突出小患者。“是个女孩子,家里人也不知道孩子到底是什么原因得的病,就诊时其实已经很严重了。”考虑到间盘不可再生,手术肯定会干扰患者体内微环境,同时也会加剧间盘蜕变,所以,梁慧还是不忍心给这么小的孩子做手术,暂时采取保守治疗,让孩子卧床半年再来复查。“现在距离复查还有一段时间。”说起这个小患者,梁慧不禁替她捏了把汗。
是什么让我们的脊椎如此脆弱
“很多患者就诊时,都说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脊椎受损。除了我们常说的使用电脑、手机时间过长,还有其他原因吗?”梁慧系统研究了一下脊椎的发育史,还真有所启发。“相对于爬行动物的数亿年进化历史来说,人类仅仅有一两百万年直立行走史,这还远远不足以使现代人类的脊柱结构得以充分进化。原本适应于爬行的脊‘梁’虽然彻底改换成了‘柱’,但现代人类‘脊柱’的基本结构与其他爬行脊椎动物的‘脊梁’仍然没有太大的区别。人类的椎体及椎间盘等基本结构还很难胜任直立行走的需要。也正因为如此,当代人类才会遭受大量脊柱问题的困扰,为此付出极大的代价。”梁慧的解读配合着爬行脊椎动物恐龙、猿再到人类直立行走的图片,听来让人耳目一新。而近几十年的中国,人们的生活方式又发生了巨大变化,坐立位成了很多人一天中持续时间最长的姿势。有研究表明,人在坐着时,脊柱所受的压力要比站着和躺着大许多。
“一位患者不到40岁,当过兵,转业后当了交警,路上执勤脊椎都没事儿,直到两年前他转为文职,脊椎开始变得越来越不好,来就诊时描述自己走路的感受,就像脚底踩了棉花。”梁慧回忆,这位患者就诊后又拖了半年,后来不得不选择手术治疗。正是人们的生存状态在近几十年发生的变化,让脊椎变得脆弱。
什么样的椅子
才能帮我们分担压力?
“系统地探究致病原因后,我不得不把目光聚焦到与‘坐’这个行为息息相关的工具——椅子。多数人选购椅子的时候不会想它对脊椎好不好,只是看颜色、造型适不适合家里风格,甚至专门找那种把整个人包进去的椅子。这是一个巨大的常识误区!坐姿时,脊柱所受的压力最大,那么选一把能帮助我们分担压力的椅子才是正解!”
“其实汽车座椅还是比较科学的。”梁慧介绍,以汽车座椅为例,头颈部有颈枕、上背部有曲面、后腰处有腰垫的椅子符合人体脊柱曲线,这样的椅子就是需要久坐的人应该选择的椅子。同时要选有扶手的椅子,扶手在起立时有支撑作用,可分担腰部压力。扶手高度要能支撑双肘关节。梁慧拿出一张图片,一个人在电脑前弯腰驼背,很多人操作电脑时都是这个姿势。梁慧解释这是因为椅面太软,人坐上去,臀部就会陷得很深,但是为了伏案,又不得不尽量往椅面前半部分去坐,臀部无法坐满椅面,导致背部也不能自然靠在椅背上,结果形成弯腰驼背的坐姿,长此以往就会使脊柱弯曲变形,进而引发各种脊柱疾病。
即使椅子选对了,保持正确坐姿也很关键。梁慧建议在操作电脑时,头部和颈部在同一垂直线上,这样的椅子高度可以增加身体的稳定性,降低脊柱受力的程度。然而即使坐姿超级完美,也不要久坐,坐30分钟后,就应换换姿势,缓解脊柱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