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服务是民生补短板工作的重要内容,如何抓紧落实、加快步伐,牵动着市政协委员的心。日前,市政府、市政协联合召开专题协商座谈会,针对“加快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这一课题,市直部门负责人和市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剖析现状和问题,寻找破解之道。记者了解到,到2020年,12个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将全面建成投用,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不少于36张。
现状:供需不平衡、措施落地难、合力待提升
据市政协课题组介绍,“加快建设我市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是市政协2018年度专题协商议题,自今年3月启动以来,课题组成员先后赴鼓楼区安泰街道社区智慧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鼓楼区社会福利中心、马尾区福建医大附一护养中心、仓山区福州市社会福利院、福清市音西夕阳乐乐乐之家等多家养老服务机构开展调研,在此基础上形成调研报告。
当前,社会面临日益严峻的老龄化趋势。以福州为例,现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117万,约占全市常住人口15.6%,其中80周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达16.88万人,约占现有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的14.4%。
养老事业关乎民生福祉。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制定了《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等一系列文件,从社区居家养老、各类养老机构、农村养老场所等方面着力推动,取得明显成效。
据了解,截至2017年底,全市已建成37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并投运,建成城市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站)438个,提供了605张床位和2991个日间照料床位,惠及51.2万城市老年人。此外,6个县(区)社会福利中心及58家乡镇敬老院投用,海峡健康养老中心、福清静馨嘉园养老中心等高端养老项目也落地建设。
“在乡镇,现在入住老年人1551名,床位使用率和社会化运营率均位居全省第一。”课题组有关人士称,全市建有农村幸福院1016个,建制村农村幸福院覆盖率达到了46%。
尽管如此,养老服务供需不平衡、养老政策措施落地难和养老工作整体合力有待提升,依然是现阶段养老服务事业亟待突破的三大瓶颈。
课题组调研发现,养老床位供给存在不足,距离目标尚有较大缺口。另外,在中心城区,公办和护理型养老机构等待入住的老人常“排长队”,而位置片源的民办养老机构则闲置严重,入住率和床位使用率普遍不高。
建议:注重规划引领顶层设计,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医养结合是养老服务的方向。课题组认为,应抓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引领,对照《福州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加强医疗和养老专项规划之间的有效衔接,助力医养结合互补发展。
例如,在三环周边的城市四面(北部的新店、东部的鹤林片区、西部的金山投资区、南部的三江口),规划一批医养结合型的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或者引导社会力量建设方式,加快招商引资和建设运营。
在夯实居家养老服务基础方面,课题组建议完善居家养老服务网络,探索建设社区嵌入式养老机构,发展多元化居家养老服务,推广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护理站。
“针对中心城区养老床位紧缺局面,可鼓励引导制造业企业、宾馆以及闲置的厂房、仓库等,通过改造扩建成护理型为主的养老院。”课题组建议,政府相关部门从用房保障、资金补助、税费减免等方面出台优惠扶持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养老服务品质的提升也是课题组关注的重点之一。对此,课题组建议,提升从业人员素质,构建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和社会服务网络,实现精准服务和监管。另外,还可以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居家养老服务中,建立“一键通”应急求助服务系统,提供及时求助和生活信息服务。
回应: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不少于36张
市民政局表示,将推动养老设施布局专项规划落地实施,按照“谋划一批、签约一批、开工一批、建成一批、增资一批”的要求,建立项目储备库,五城区(不含长乐区)每年提供2-3块地块适时推向社会,长乐区和六个县(市)每年各提供一幅可建设不少于200张床位的地块用于养老机构建设。
同时,到2019年,全市建成67个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实现全市街道、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0%覆盖。到2020年,12个县(市)区社会福利中心全面建成投用,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新建820所农村幸福院,覆盖70%建制村;每个县(市)区新建2所医养结合护理型养老机构;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数不少于36张。
在养老信息平台建设上,市民政局表示,将进一步提升居家社区养老信息化服务水平,加强老年人健康档案动态管理,建立统一的数据库,为老年人提供精准化、个性化、专业化服务。
政策的扶持,对于民营资本介入养老服务事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福州市国土局表示,鼓励盘活存量用地,企事业单位、个人对城镇现有空闲的厂房、学校、社区用房等进行改造和利用,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经规划批准临时改变建筑使用功能从事非营利性养老服务且连续经营一年以上的,五年内可不增收土地年租金或土地收益差价,土地使用性质也可暂不作变更。
福州市国土局还强调,鼓励打造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设施,但要避免以打造高端养老品牌为由进行房地产开发。“其中,单独供地的宗地面积原则上控制在3公顷以下,有集中配建医卫设施的,不超过5公顷。对面积较大的项目,分期分批供地,合理推动医养结合、产业互融的产业模式。”
市卫计委表示,探索对连锁化养老服务企业内设的诊所、卫生室(所)、医务室、护理站采取区域化执业许可。“在同一执业地点多个机构执业的医师,确定一个机构作为其主要执业机构注册,对于拟执业的其他机构,实行备案制,并注明所在执业机构的名称。”
市财政局、市城乡规划局等市直部门也从工作实际出发,表示将继续加大对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力度,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网络。(记者 邱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