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在报刊上屡见一文友的文章,只是他在城里,我在乡下,见不到其人。一日进城办事,想起他,随便拨通了他的电话,说我想去看看他。正好他在家,电话里传来了他热情的声音。
在门口乍一见到他,竟让我吃了一惊:怎么几年不见,他好像年轻了许多?红润的脸色,刚气十足的声音,全然不似过去没退休时的样子。他曾经在城里一所中学教语文,因为工作量大,学校环境嘈杂,导致他的作家梦难圆。退休了,他重温旧梦,把这段休闲时光当做圆梦的季节。5年时间,他竟写出了200多篇散文、小说,在省内外的报刊上发表。今见我,他非常高兴,说正要找我介绍他加入省作协。
好啊,原来他这年轻的原因,是因为人老依然有梦想啊!爱默生说:“智慧是老年的精髓。”在老年智慧里,不能缺少梦。人的一半活在现实里,一半活在希望里。“不知老之将至”,才有希望。梦想,不应该为青年、壮年独享。
近看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栏目,听漫画家方成一席话,感悟颇多。主持人朱军问他:“您为什么92岁了,还那么显年轻?”他答:“人说,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我也有,但我不念。我依然画我的画,写我的文章。”说得多好啊,90多岁的人,已然在人生边缘了,但他仍然思考、追求,还在圆梦。晚年圆梦不为名,也不为利,只为身在梦中的美丽。
的确,老年人离人生终点越来越近,但毕竟不是终点。况且,这时的人生已摒弃繁杂,多有宁静,以及积淀的智慧,乃是最好的圆梦季节。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梦想,只要有益身心健康,什么梦都可以圆。(陕西 韩景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