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通过血常规检查能检查出什么病 血常规是查什么的?

2019-01-08 21:54:55浏览:562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常常感冒的时候医生也会叫你抽个血,这是为啥呢?如果感冒后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那说明身体有炎症,比如咽炎等。医生可以根据

­常常感冒的时候医生也会叫你抽个血,这是为啥呢?如果感冒后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那说明身体有炎症,比如咽炎等。医生可以根据检查报告以及诊断结果来用药。如果医生有要求检查血常规,那肯定是必要的。

­本文把血常规中的项目做一个分析,究竟血常规数据异常的话会是什么疾病引起的呢?

­血常规是最一般,最基本的血液检验。血液有三种不同功能的细胞——红细胞(俗称红血球),白细胞(俗称白血球)、血小板。通过观察数量变化及形态分布,判断疾病。是医生诊断病情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之一。

­血红蛋白(Hb)

­正常值 男性 120~160g/L 女性 110~150g/L 新生儿 170-200g/L

­增高:

­¤生理性增多:见于高原居民、胎儿和新生儿,剧烈活动、恐惧、冷水浴等;

­¤病理性增多:见于严重的先天性及后天性心肺疾患和血管畸形,如法氏四联症、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阻塞性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瘘或肺静脉瘘及携氧能力低的异常血红蛋白病等;也见于某些肿瘤或肾脏疾病,如肾癌、肝细胞癌、肾胚胎瘤及肾盂积水、多囊肾等。

­降低:

­¤生理性减少:3个月的婴儿至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因生长发育迅速而致的造血系统造血的相对不足,一般可较正常人的低10%-20%。妊娠中期和后期由于妊娠血容量增加而使血液被稀释,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逐渐降低,可导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减少。

­¤病理性减少:骨髓造血功能衰竭,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纤维化所伴发的贫血;

­因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所致的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叶酸及维生素B12缺乏所致的巨幼细胞性贫血;

­因红细胞膜、酶遗传性的缺陷或外来因素所致红细胞破坏过多而导致的贫血,如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海洋性贫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异常血红蛋白病、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心脏体外循环的大手术或某些生物性和化学性等因素所致的溶血性贫血以及某些急性或慢性失血所致的贫

­红细胞(RBC)计数

­正常值 男性 400-550万/μL 女性 350~500万/μL 新生儿 600~700万/μL

­增高:

­⑴严重呕吐、腹泻、大面积烧伤及晚期消化道肿瘤患者。多为脱水血浓缩使血液中的有形成分相对地增多所致。

­⑵心肺疾病:先天性心脏病、慢性肺脏疾患及慢性一氧化碳中毒等。因缺氧必须借助大量红细胞来维持供氧需要。

­⑶干细胞疾患: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降低:

­⑴急性或慢性失血。

­⑵红细胞遭受物理、化学或生物因素破坏。

­⑶缺乏造血因素、造血障碍和造血组织损伤。

­⑷各种原因的血管内或血管外溶血。

­白细胞(WBC)计数

­正常值 成人 4000~10000/mm3 新生儿 15000~20000/mm3 6个月至2岁婴儿 11000~12000/mm3

­增高:

­常见于急性细菌性感染、严重组织损伤、大出血、中毒和白血病等。

­降低:

­镇痛药、磺胺类药的服用;病毒感染;免疫系统衰弱;放化疗的影响。

­白细胞分类计数(DC,以比值计):白细胞分为5类

­中性粒细胞(Gran) 正常值 50%~70%

­增高:

­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

­降低:

­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淋巴细胞(Lym) 正常值 20%~40%

­增高:

­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感染、急性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降低:

­免疫缺陷、放射病。

­嗜酸性粒细胞 正常值 0.0~0.3 10^9/L(0.0%~5.0%)

­增高:

­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上皮系肿瘤如肺癌等、传染病、风湿性疾病、脑腺垂体功能减低症、过敏性间质性肾炎等。

­降低:

­常见于伤寒、副伤寒初期,大手术、烧伤等应激状态,或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其临床意义甚小。

­嗜碱性粒细胞 正常值 0~0.1 10^9/L(0.0%~1.0%)

­增高:

­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罕见)、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常伴有嗜碱性粒细胞增高,骨髓纤维化症、慢性溶血及脾切除后也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增高。

­降低:

­①Ⅰ型超敏反应(速发型变态反应),如荨麻疹、过敏性休克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过量;甲亢;库欣症等;

­②应激反应,如心梗、严重感染、出血等。

­单核细胞 正常值 男性 0.003-1.3×109/L 女性 0.002-1.1×109/L

­增高:

­①吸烟约高22% ②月经周期的卵泡期偏高 ③恶性新生物、贫血、疟疾和黑热病及原虫感染各种疾病中,也可发生梅毒、进行性结核、病毒性肝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甲亢和结节性关节炎等疾病。 ④药物如灰黄霉素、氯丙嗪

­降低:

­①妊娠约低4% ②高海拔约低27% ③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全骨髓功能不全 ④药物如氨苄青霉素

­血小板(PLT)

­正常值 100~300×10^9/L

­增高:

­血小板计数>400×10^9/L时即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

­降低:

­当血小板计数50岁女性 0~30mm/h >85岁男性 0~30mm/h >85岁女性 0~42mm/h 儿童 0~10mm/h 2.潘氏法

­成人男性

­0~10mm/h 成人女性 0~12mm/h

­增高:

­¤生理性增快:妇女月经血沉略增快,可能与子宫内膜破伤及出血有关,妊娠3个月以上血沉逐渐增快,可达30mm/h或更多,直到分娩后3周,如无并发症则逐渐恢复正常。其增快可能与生理性贫血、纤维蛋白原量逐渐增高、胎盘剥离、产伤等有关。60岁以上的高龄者因血浆纤维原蛋白量逐渐增高等,也常见血沉增快。

­¤病理性增快:①细菌性急性炎症、风湿热、慢性炎症会使血沉增快。②组织损伤及坏死,如较大的手术创伤、心肌梗塞时。③恶性肿瘤:ESR加快可能与肿瘤细胞分泌糖蛋白(属球蛋白)、肿瘤组织二坏死、继发感染及恶液化气质贫血等因素有并。④各种原因导致的高球蛋白血症。⑤贫血⑥高胆固醇积压症,特别是动脉粥样硬化血胆固醇明显增高者,血沉每见增快。

­降低:

­血沉减慢意义较小,可因红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及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所致见于各种原因所致的脱水血浓缩、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

­/ 提醒 /

­血常规报告单里的秘密,其实是因人而异,有异常还是尽早就医。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什么是牙本质过敏症?牙齿为什么会变得又酸又软?

上一篇:

种花扮猴 老爸老妈的乐活养生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