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在《孟子》书中看到“性善”一词,就以为他的观点是人性本善。其实并非如此,因为孟子清楚指出:一个人吃饱了、穿暖了,生活安逸而没有接受教育,就如同禽兽。由此可见,人不可能只靠本能而度过有意义的一生,修养是人生的必修课。
孟子认为自己有两项特点:一是知言,二是善养浩然之气。知言是指:在听到别人说话时,可以判断这样的话是否有偏颇。至于浩然之气,则是要依循“直”、“义”、“道”而行动。“直”是内心真诚而正直,“义”是指做合理正当的事,“道”是走在人生的光明大道上。这三点长期实践下来,会让一个人化解私心与欲望,处在任何环境都随遇而安、自得其乐。
修养总是要在困境中接受检验。如果人性向善,则人生正途是择善固执。择善需要智慧,固执需要勇气。一旦修养有成,快乐也将源源不绝。
任何一套好的哲学,在讲明道理之后,都会让人心平气和,进而使人活得快乐而有意义,儒家也不例外。孟子指出:有三种快乐胜过“称王天下”。
一是“父母俱存,兄弟无故”。这并不是狭隘的家庭主义,当父母健在时,遇到年长的人,就比较容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兄弟姊妹平安无事时,遇到同学、同事、朋友,也比较容易推演出手足之情。
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无论对天与对人,都没有愧疚,心情就会舒畅。
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英才是指有心上进的年轻人,将自己的经验与心得分享给后生晚辈,对整个社会的未来发展必将有所帮助,这又何乐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