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的高温天气,不少人出现头晕、恶心等生理中暑现象,有的还热出了“心病”。记者从市一中心医院、医大总医院、市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获悉,近期各医院心理门诊患者增多,近半数是患上“情绪中暑”。专家表示,热天在给身体降温的同时,更应该打开“心理空调”,也给情绪消消暑。
“整天闷在家里无精打采,还动不动就发火。暑假本来想带孩子去旅游的,可他一点兴趣都没有。”昨天,带孩子到市一中心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张女士说,近半月来她16岁的儿子情绪反差很大,脾气暴躁、易怒,不愿与人交往,像换了一个人似的。经医生检查,原来孩子是患上了“情绪中暑”。
市一中心医院心理科主任刘茹表示,“情绪中暑”是指高温天气影响人体的情绪调节中枢,影响大脑神经活动,使人烦躁不安,动不动就发火的现象。一般气温超过35℃、日照时间超过12小时、湿度高于80%时,容易发生。
专家表示,热天预防“情绪中暑”,要多与人沟通交流,及时排除心理郁闷情绪。调整自己的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保证充足睡眠。在饮食上应清淡,少吃油腻,多蔬菜多喝水,尽量不吃辛辣食物。此外,学会宽容,做到心平气和,遇事尽量冷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