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闹,就拿手机、IPAD来哄,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渐普及,大人们哄娃也有了新招。殊不知,过早过多地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视力伤害很大。
近年来,近视患病率持续攀升且呈低年龄化的趋势。每年6月6日为全国爱眼日,今年爱眼日的活动主题为“‘目’浴阳光,预防近视”。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人数多达6亿,高中生和大学生的近视率均已超过七成,小学生的近视率也接近40%,我国青少年近视率高居世界第一,而这个数据还在逐年攀升。
近视患病率攀升
呈低龄化趋势
如今,还是上小学的年纪,却早早患上近视的儿童比比皆是。泉州市眼科医院承担着泉州市区幼儿园入园的视力筛查,海都记者了解到,自2013年来,泉州市幼儿园的儿童,屈光异常比例逐年攀升,去年的异常率达13.05%(详见下表):
而去年全市5所市直小学学生视力异常情况,一至六年级的异常率分别为16.01%、27.87%、38.70%、48.67%、54.72%、63.68%。到了中学,数据更是不断攀升,据统计,去年全市7所市直中学22012名学生中,检出视力异常的高达82.89%。泉州市眼科医院眼视光医师李鹏婷说,检出视力异常的学生,大部分都为近视。
排除无法改变的遗传因素,忽略预防是出现近视的重要原因。李鹏婷介绍,目前,约有一半的家长,在孩子6岁前从未带孩子进行过视觉检查,认为需要配镜或眼睛有问题才需要看眼科医生。
其实,预防近视要从小做起。李鹏婷建议,正常孩子3岁时就要做屈光体检,早产儿或家庭有高度数的更应尽早,6岁前应该接受至少3次的视光检查。
3周岁以下
最好不使用电子产品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两三岁的孩子就能把手机、IPAD玩得溜溜的。
对于成年人,玩手机超过2个小时,70%以上都会出现视疲劳症状。轻度表现为眼干、充血、眼痒、烧灼异物感、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眼部胀痛、眼眶痛等眼部症状,重度的则伴有疲劳、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等全身不适的症状。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每分钟眨眼20多次,但在看手机时,一分钟有时才五六次,这时就会出现眼部不适的症状。同时,为看清屏幕,眼睛的调节肌尤其是睫状肌必须频繁运动,久而久之就会疲劳,造成调节性近视,若不及时防治,很快就会变成真性近视。而屏幕的光线含有有害蓝光,对眼睛辐射大,会抑制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的发挥,引起视疲劳和视力下降。
有研究表明,电子产品对眼睛的影响大小,手机大过电脑,电脑大过电视。李鹏婷介绍,手机屏幕小,字体图案也小,需要拿很近才能看得清,更容易造成视疲劳。
李鹏婷建议,3周岁以下的孩子最好不使用电子产品;3~6周岁,每次使用最好控制在20分钟以内,且6周岁以下不宜看3D电影;成人最好每40分钟休息15分钟。使用手机时,最好低于视线10~30度,离眼睛40cm左右,光线适中,字体可适当放大,同时要多眨眼,适当补充人工泪液,但不依赖。
到户外去
让眼睛沐浴阳光
除了常规的视光检查外,最重要的还是得做好预防措施。李鹏婷说,不少近视的孩子,每年寒暑假都会到医院查一次视力,眼科门诊经常发现,孩子视力短时间内快速加深,半年加深200多度的比比皆是。因此,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对视力的变化至关重要。
有研究表明,户外时间少、近距离工作时间长的孩子近视发生率是户外时间多,近距离工作时间短的孩子的2.3倍。今年爱眼日的主题为“‘目’浴阳光,预防近视”,可见,户外活动可以有效预防近视的产生。
李鹏婷说,看书多不怕,但一定要尽量增加户外暴露的频率和时间,每天累积达2个小时,或者每周累积达10个小时,积少成多,才能降低近视的风险。值得注意的是,在阳光强烈的户外,如沙滩、海边等场所,要戴上太阳镜,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