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血源告急的现象频频发生。据了解,我国每年至少需要8000吨鲜血,每天至少有7万~8万人献血才能勉强维持临床需要,而实际上连一半血也采不到。在这种情况下,积极献血是一方面,但作为个人,您是否考虑过用自己的血抢救自己?特别是那些少见血型(如Rh血型)的人,更应该有备无患。
所谓用自己的血抢救自己,主要是自体输血。如果发生大出血,输血是唯一可以挽救生命的办法。临床上大出血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外出血,这只能靠他人的血来补救;另一种是内出血,如异位妊娠破裂、肝脾破裂、心脏扎伤、胸外伤、手术中大出血等。这种血往往是不凝的,还有手术中术野的出血,都可以及时收集起来备用。自体输血就是把胸腔或腹腔内的出血吸出来,经过处理后,再回输给病人。
当然,除了这种内出血以外,广义上的自体输血还包括手术中边出边收集的血。如果是择期手术的人,可以在术前3周左右,每周分别采自血300毫升、400毫升、500毫升存在血库里,这样“零存整取”,手术时一旦出血量多时就可以回输给自己。
自体输血除了缓解“血荒”外,病人自己也是最大的受益者。自体输血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及时供给血源,且不必做血型及交叉试验,尤其是Rh阴性血的病人,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抗休克,争取到麻醉和手术的抢救时机。其次是不用担心因输血导致乙肝、丙肝、艾滋病等传染病。
现在采取自体输血的之所以较少,除了医院方面的原因,主要还有宣传不到位,病人不了解。当然,自体输血也有禁忌证,如血中可能混有胎脂、胎毛,或者混有胆汁、粪便等。这种情况尽管少见,但病人和家属也应该知道,必须理解。其实任何输血方式都是无奈之举,临床用血原则是能不输血尽量不输血,如果时间允许,应以观察半个月以上的成分输血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