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大医二院)眼科先后引进纳焦飞秒激光设备及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设备,二者是目前世界上治疗屈光不正的首选设备,这标志着大医二院眼科对于屈光不正的治疗从此进入“无刀时代”。
赵琪教授用新设备为患者做治疗
屈光不正非常普遍 手术治疗渐成趋势
屈光不正,是指眼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而在视网膜前或后方成像的现象,包括近视、远视、散光。“来眼科看病的患者中,无论以何种眼病就诊,80%~90%都伴有屈光不正,换而言之,几乎每个人都有屈光不正,只是程度深浅不同。”大医二院眼科副主任赵琪教授介绍,造成屈光不正的原因很多,遗传因素是很重要的原因,不合理地用眼则是越来越常见的后天因素。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儿童如果用眼习惯不好,如看书、写字的姿势不正确或光线不好,或看书时间过长等都可造成眼睛过度疲劳,促成屈光不正。而电子产品的普及也让成年人中患有屈光不正及视疲劳的人数激增。
近年来,通过手术治疗屈光不正成为很多人的选择。“一方面因为治疗设备不断更新、技术已非常成熟;另一方面人们对于容貌的要求越来越高,‘摘掉眼镜’成为许多人的强烈诉求。”赵琪教授认为,飞秒激光设备的出现,将手术治疗屈光不正带入了一个全新阶段。
纳焦飞秒激光及准分子激光协同作战威力大
赵琪教授介绍,纳焦飞秒激光和阿玛仕准分子激光都是应用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最新手术设备:纳焦飞秒最大的优势是手术时间更短、手术过程更舒适,对角膜组织损伤更小、恢复速度更快等优点。作为目前飞秒激光中脉冲能量较小的设备,纳焦飞秒的发射频率高达500万赫兹,这意味着其在激光近视手术中,制作角膜瓣的时间短,角膜层间热效应少,负压作用时间短,从而避免眼底视网膜牵拉与眼底缺血带来的风险,避免了干眼症和术后感染等问题。由于手术精准,患者术后20分钟至2个小时后就可离院,第二天就可正常用眼,48小时后即可开车;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拥有目前最高的准分子激光发射频率、最小的激光光斑、完备高速的眼球跟踪系统和热效应控制技术,可为患者带来安全、准确、舒适的角膜屈光手术体验。由于二者手术过程中全程不动刀,由此将屈光不正的治疗带入“无刀时代”。
赵琪教授介绍,纳焦飞秒的精密度高、适应症广,并可为患者提供精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的眼球跟踪系统、舒适的人体工程学设计让手术变得更安全更精准。作为两个独立的设备,纳焦飞秒激光和阿玛仕准分子激光可各自单独使用,也可配合使用。“运动员、警察、军人等特殊群体对眼角膜强度要求比较大,我们可以应用阿玛仕准分子激光进行全准分子激光手术,可使手术后的眼角膜能够抵抗更强的外力冲击、生物力学强度更大。”赵琪教授介绍,纳焦飞秒激光手术及阿玛仕准分子激光手术适用于18岁~50岁的广泛群体,近视度数在50度至1200度之间的都可进行治疗。
纳焦飞秒激光和阿玛仕准分子激光的引进将大医二院眼科的设备带入到高精尖层面,不仅完善了整体治疗体系,而且让更多屈光不正的患者找到了安全、舒适、快速的治疗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