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网11月3日讯 前天,刚出院的漳浦洪女士还是想不通,一只无名的小虫,让她腹部溃烂13厘米,还住院了近3个月。
事发8月3日晚。晚上睡觉时,漳浦的洪女士被不知名小虫咬了。第二天,52岁的洪女士发现,腹部有一个红色的小点,有点疼,还有点瘙痒,起初以为是普通蚊虫叮咬,涂点药了事。哪知道,就出现了开头那一幕,而且创口还渗血、渗液。
事后,洪女士在漳浦、漳州多家医院就诊用药,但溃烂的创口仍不见好转,一直在扩散。8月16日,洪女士到漳州市第三医院普外科就诊时,溃烂创口直径已达13厘米。
昨天,漳州市第三医院普外科主任邱晖称,洪女士住院后,前期先消炎,随后切除坏死的皮肤组织、做植皮手术。2个多月后,创口才愈合结痂。
叮咬洪女士的“罪魁祸首”是什么虫?
邱晖表示,由于洪女士并未留下虫子的样本,他们无法判断是哪种虫,“我们切除坏死皮肤,做病理化验,只能确定这是溶脂性毒素引起的,但不能判断哪种虫咬的,像恙虫、毒蚊子变异后叮咬等,都可能引起皮肤溃烂”。
邱晖介绍,夏天是各种昆虫滋生的季节,有的昆虫本身唾液就有溶血性毒素,有的有神经性毒素,还有的有溶脂性毒素,“这名患者就是非常明显的脂肪溶解,皮肤组织坏死的毒素引起的”。
邱晖建议,万一被毒虫叮咬,早期最好能保留毒虫的尸体,并第一时间用活水冲洗叮咬处。
如果活水冲洗无效,可以用醋或碘伏冲洗。“如果还不行,就要赶紧就医,医生可以用抗组织胺之类的药物治疗。”被毒虫咬后,应第一时间用活水冲洗干净。(海都记者 陈青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