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尔·卡耐基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心灵导师和成功学大师,他曾说:“无论你是谁,你在何处,或你在做什么,使你快乐或不快乐的,是你如何想。”由此可见,一个人的心理对他是否快乐有着非常关键的影响。8月22日,美国“每日健康”网站刊登心理学专栏作家泰蕾兹·博查德的文章,指出以下10种心理会让你不快乐。
绝对化。一个被男人伤害过的女人斩钉截铁地说:“男人没一个好东西”。在混乱的火车站被人骗了,就认为这座城市的所有人都素质低下……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很多源于经验,但如果将经验绝对化,“非黑即白”地看事物,这会让我们失去很多快乐。不妨给自己的思维留一个“中间地带”,客观地认识事物,了解他人。
普遍化。吃了两天药,病痛一点没缓解,就“宣告”这药根本不管用;丈夫没能完成一件家务事,妻子便得出结论:“他根本靠不住”。有这种心理的人往往容易根据一点迹象妄下结论,随意放弃。不妨反问自己:“事实真是如此吗?”如妻子问问自己,丈夫家务事做得不好就真的靠不住吗?他平时赚钱养家很辛苦,对自己忠诚,显然是靠得住的。
过滤镜。你好像戴上了一副有特殊镜片的眼镜,只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却把一切积极的东西都过滤了。有些人回望过去时,只记得那些失败的经历,忽略了那些快乐、积极的记忆,时时沉浸在压抑、失落中。还有一些人喜欢用一个负面的小细节否定全部,比如策划案里犯了一个小错误,就害怕领导认为自己无能。如果你总在说“我不行”、“我的人生没意义”之类的话,就要意识到自己的心里启动了“过滤”程序,要赶紧提醒自己转换思维方式了。
不自信。“我能找到这份工作,完全是靠运气”;“我能接下这个大单,只不过是因为客户晕了头”。生活中类似的不自信,总让我们忽略了自己的努力和实力,无法享受成绩带来的快感。要扫除这种想法,不妨告诉自己:“我也许不完美,但毕竟得到了一些认可。”
瞎琢磨。有这种思维的人,习惯揣测别人的想法,总觉得别人在否定自己。比如老人给儿子儿媳做饭,不小心多放了点盐,就认为儿媳会指责厨艺不精;别人没及时回应你的招呼,就认为对方看不起你。老爱琢磨,会让一个人惴惴不安或勃然大怒。不妨换个方式思考问题,如“儿媳常说我做的饭好吃,不会因为这一次就否定我的厨艺。”
夸大或缩小。夸大是过分强调事物的重要性,一点小障碍都变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如脸上有个黑痣,便想它让自己看上去非常丑陋,没有人会喜欢我,我注定要孤独一生。缩小则是看不到自己的优点、成绩等。产生这种想法时,不妨自我质疑一下,或与心中那个错误的声音辩论,如“一个黑痣怎么能推导出孤独一生呢?”你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其实很可笑。
情绪推理。这种心理认为,我感觉不好,就一定会发生不好的事。比如一出门就下雨,便认为老天在跟自己作对,今天肯定什么都会不顺利。其实,将下雨和今天顺利不顺利联系在一起,是毫无意义的。这种仅仅根据自己主观判断进行推理的心理,很可能导致你做事不尽心尽力。不妨多鼓励下自己:“虽然今天下雨,但我可以淡定地接受,还能看看雨中风景。”
“应该”论。“在儿子离家之前,我应该让他多带些饺子走”;“女儿这个周末就应该回来看我,不回来就是不孝!”……这种自己或别人“应该、必须、一定”要做某事或不做某事的心理,其实是我们给自己的思维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当我们的心思陷入“应该论”时,要么容易内疚,要么容易对别人指手画脚。建议把这些词清除出去,坦然接受现实。
贴标签。老婆偶尔一次情绪失控,老公就认为她是个泼妇;买的股票跌了,就给自己贴上“失败者”的标签……我们很容易被外在的一些表象迷惑,从而乱扣帽子,并有意无意地寻找证据证明。其实,你不过是犯了一个错误,并不能得出你是个失败者、坏人的结论。
过于自责。孩子和别人打架,还没问明事情经过,妈妈就认为是自己没教育好孩子;公司倒闭,员工觉得这是我造成的。临床精神病专家克里斯朵夫·安德烈说,他们都高估了自己的责任,而忽略了他人的责任。当你过于自责时,不妨告诉自己:“我们谁都不是上帝,我决定不了那么多那么大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