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陕西等地相继出现误食野生蘑菇中毒事件,北京市卫生监督所也发布了蘑菇中毒预警,提醒市民不要食用不认识或容易混淆的野生蘑菇。专家提醒——
夏季气温高,雨水多,野蘑菇生长旺盛。人们如不仔细辨别、鉴定而采食野蘑菇,很容易引起食物中毒,轻者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的可以引起人体脏器损害,甚至死亡。因此切勿采摘、购买和食用不认识或易混淆的野生蘑菇,以免发生误食中毒。
辨识毒蘑菇 专业人员才靠谱
我国已知的食用蘑菇300多种,毒蘑菇100多种,其中含有剧毒可致死的近10种,多生长在山野树林里及杂草丛中或公园的树下草丛中。由于毒蘑菇与食用蘑菇外形相似,故辨别起来非常困难,唯一可靠的方法就是专业人员根据蘑菇形态特征的分类进行鉴定,有时甚至需要借助显微镜等工具才能准确辨别,普通市民难以辨认,依靠自己的经验都不可靠。
毒蘑菇的有毒成分十分复杂,按其含有毒成分的不同,中毒后的症状在临床上可分为5种类型:
1.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
2.神经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还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
3.溶血型:潜伏期为6~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血红蛋白尿。
4.脏器损害型:潜伏期10~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在侵犯肝肾内脏,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
5.光过敏性皮炎型:潜伏期约24小时,与光接触部位皮肤肿胀,指尖剧痛,指甲根部出血,嘴唇肿胀外翻。
毒蘑菇常有凸起的“疙瘩肉瘤”
毒蘑菇中毒没有特效治疗药物,因此预防极为重要,对于市场上卖的野蘑菇也不能放松警惕,特别是自己没吃过或不认识的蘑菇,而外观非常漂亮的蘑菇绝对不要食用。识别蘑菇是否有毒,主要从它的形态、气味和颜色上来区分。毒蘑菇一般在顶上有凸起的“疙瘩肉瘤”,柄上有环状物(脚苞),根上有环状托,有苦、辣、酸、麻及其他味道,色彩鲜艳,采后易变色,多数柔软,浆汁多并浑浊像牛奶。毒蘑菇一般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能使米饭、大蒜、银器变黑。无毒的蘑菇一般生长在矮草丛中或松林地下,盖是扁或圆的,肉厚而嫩,颜色多为黄、白或古铜色,掰开后浆汁清亮如水,不变色,味道清香。
目前对毒蘑菇中毒尚无特效疗法
一旦误食毒蘑菇,应尽早采用催吐、洗胃、导泻、灌肠等方法,迅速排除毒素。如患者意识清醒,可让其饮浓茶或微温开水,然后用手指或筷子刺激咽喉部,促使呕吐。如果患者出现昏迷而丧失意识时,不可强饮水或强行致其呕吐,以免发生误饮而出现窒息;同时要以最快速度送到医院抢救。在运送途中,如发生呼吸、心跳停止,要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