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高温天气,“情绪中暑”的病人多了起来,而注意平衡饮食、正常睡眠、调整好心态是避免“情绪中暑”的关键。
案例1:年轻小伙心慌胸闷,原来是“情绪中暑”
28岁的刘先生最近工作比较繁忙,经常出差。最近这几天连续高温,刘先生显得有些烦躁。近两天,刘先生莫名出现了心慌、胸闷的症状,做过心电图检查后医生告知心脏并没有什么问题。后转入心理精神科就诊,医生仔细分析病史,最终确诊刘先生是“情绪中暑”了,表现为焦虑。通过抗焦虑治疗后,刘先生心慌胸闷得到了缓解。
案例2:老汉“情绪中暑”,导致抑郁症复发
67岁的张老汉几年前就诊断为抑郁症,经过住院治疗后,病情已经稳定。可是最近南京连续高温,他的抑郁再次发作。原来,张老汉是个独居老人,现在自己居住的房间空间也很小,这两天高温持续不断,张老汉舍不得电费,经常开一会空调就关掉,如此反复搞得张老汉情绪很不好。因此建议老人所处的环境要改变,换个能避暑的房间,同时需要进行一定的药物干预。
“情绪中暑”在医学上被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有研究表明,当气温超过35℃、日照超过12小时的时候,连续高温闷热天气将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人们很容易缺乏耐心,出现情绪失控。“情绪中暑”的主要症状是心情烦躁,易动肝火,好发脾气,思维紊乱,行为异常,对事物缺少兴趣,不少人常因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而大动肝火,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健忘。如果觉得自己有以上症状,就要考虑是否患上了夏季情感障碍症。
天热时,要保证充足睡眠,如果晚上睡得晚,尽可能地增加午休时间;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多喝绿茶等,少食油腻食物。另外,一定要做好心理调节。越是天热,遇事越要心平气和。遇到不顺心的事,要学会情绪转移,不要太钻牛角尖。如果症状比较重,在自己无法调节的情况下,应找专科医生求助。(崔玉艳 程守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