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道感染往往是灾后首先流行的一种疾病,如感冒、支气管炎、肺炎、扁桃体炎、流感等。安徽省1991年在水灾后对传染病流行情况的调查也发现,呼吸道感染较灾前上升了31.85%。1998年,黑龙江省甘南县遭受洪涝灾害,据当时防疫部门统计,某镇灾后共有8071名患者因病就诊,其中上呼吸道感染3178名,占39.4%。2003年,淮河流域遭受百年未遇的洪水,某医疗队在灾区收治了1025名病人,其中上呼吸道感染、扁桃体炎和支气管炎三种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就有435名,占总病例的42.4%。
灾后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增多的原因主要是洪涝灾害时,受灾群众奋力抗灾,身体疲劳,抵抗力下降,加之淋雨和频繁下水,水灾后气温较低、灾民露宿等,容易受寒,导致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人数增加。另外,居住环境较差,救灾安置住所人员拥挤,空气不新鲜,也容易造成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播。灾后恢复是个漫长的工作,由于人员的搬迁,可能导致儿童漏种疫苗、灾后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增加。
因此,灾后不仅要注意预防消化道传染病,还要预防呼吸道传染病。首先,不要过度劳累,救灾时要注意防雨,不要长时间淋雨或在雨水中浸泡;夜间注意保暖。其次,应多宣传卫生知识,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随意丢弃吐痰或揩鼻涕使用过的手纸,勤洗手;保持室内清洁,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夏季天气较热,人出汗多,体内水分丢失快,要保证有充足的饮用水。另外,还要注意平衡饮食和营养,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最重要的是儿童免疫工作不能疏漏,要按时为儿童进行免疫接种。如出现发热、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医。一旦患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多休息,多饮水,老人和儿童患病后要特别注意预防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