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湖北省十堰市日前出现今年入汛以来最强降水。此次暴雨灾害造成多人死伤,以及通讯、电力、交通中断,专家提醒——
盘点历年水灾疫情
水灾后,污水、粪便、垃圾遍地,造成环境污染;排水道堵塞,污水横流,容易污染水源;蚊蝇密度很快增大,再加上人和动物尸体腐烂,大量的病菌繁殖;受灾群众流动性增加,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常导致消化道传染病流行。肠道感染往往是灾后发生率最高的疾病。
1997年非洲暴雨水灾后发生了霍乱的暴发流行,发病数占全世界报告病例数的80%,病死率大于20%。1988年5月,孟加拉国水灾后发生大规模霍乱流行,一周内登记霍乱病人12194名,死亡51名。
我国灾后也常有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1931年长江洪水泛滥,我国先后有9个省流行霍乱,发病10万余人,死亡3万余人。新中国成立后,我国霍乱的流行得到了明显控制,但其他肠道传染病的流行在水灾后也时有发生。1991年,安徽发生水灾,肠道传染病的发生率比前一年上升了44.5%,肠道传染病的死亡率也升高了34.78%。1996年,河北省太行山迎风坡地域连降暴雨,导致水灾。灾后腹泻病例明显增加,防疫部门对当地80个自然村中7908名村民进行腹泻病的调查,发现灾后1个月内有939人发生腹泻,患病率达11. 87%。1994年7月广西发生水灾,忻城县大塘镇三家村屯细菌性痢疾暴发流行,全村37.9%的人患病,所有家庭都有病例发生,有3名患者为中毒性菌痢,病情严重。1991年,浙江省嘉善县发生水灾,灾后发生伤寒流行,报告伤寒病例451例。
灾害可导致戊型肝炎流行
洪涝灾害还可以导致戊型肝炎的流行。1978年11月初,印度克什米尔山谷巴拉穆拉地区的一条小河因降暴雨被戊型肝炎病毒污染,当地饮用这条小河水的居民中275人发生戊型肝炎。1986~1988年,新疆南部地区水灾引起水源污染,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戊型肝炎暴发,持续流行20个月,波及23个城镇,发病人数达12万多,死亡近千人。水灾后甲型肝炎的发病率也有所上升。1998年吉林省发生水灾,防疫人员发现,灾区学生血清中甲型肝炎抗体的阳性率是非灾区的4倍。
灾后应特别注意预防病从口入
灾后应特别注意预防病从口入的传染病。水灾过后要注意保护水源,对饮水进行消毒,饮用煮开后的水,不喝生水;注意饮食卫生,餐具用后要及时清洗干净,不要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净,食物要烧熟煮透,不吃腐败变质食物。此外,还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随地大小便;注意防蝇、灭蟑,不乱丢垃圾,搞好环境卫生。
发现腹泻病人要及时到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留取大便检测细菌,并进行适当的隔离治疗,避免疾病传播。在腹泻的流行季节可以多吃大蒜,或用马齿苋煮水饮,预防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