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奥运会的熊熊圣火熄灭不久,我们又将迎来伦敦残奥会的空前盛况。在喧嚣热闹之余,蓦然回首却发现北京奥运会留下的宝贵遗产已失却了当年的辉煌:小轮车赛场内杂草丛生、皮划艇赛道中看不到一滴水、沙滩排球馆墙纸大面积脱落。人们不禁要问,奥运离去后就给我们留下了曾经辉煌的记忆和奥运标志性建筑及被废弃的奥运场馆吗?
事实上,针对奥运场馆建设,伦敦奥组委可谓另辟蹊径。据报道,伦敦奥运会只有6座新建场馆,其余场馆大部分为临时场馆,而临时场馆所用的材料在以后的场馆中还可以重复使用。这些绿色、可持续利用的建设理念,无疑将成为伦敦对奥运会发展的最大贡献。
奥运带给人类的不仅是遗留下来的建筑和回忆,更多的应该是奥林匹克精神及全民健身的理念。然而,全民健身的热情却存在着4年一次的季节性,奥运会举办的前后会燃起人们的健身激情,而随着奥运的离去,这种激情也在慢慢消退。这种季节性的激情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全民健身的推进,但其效果是远远不够的。另外,近些年在国家政策的鼓励下,人们虽已意识到健身的重要性,但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在全民健身上的差距还很明显。
以中国的学生为例,一份关于我国城市儿童运动时间的研究显示,由于课业负担较重,我国孩子的运动时间明显不足。平时中小学生每天体育运动时间平均为32.9分钟,其中一周内没有进行体育运动的占26.1%,不足半小时的占21.2%,半小时至1小时的占35.9%,1小时以上的占16.9%。而美国学校规定,每个小学生要参加一个团体项目和一个单人项目,小朋友几乎每天参加学校的锻炼。由此看来,我国奥运健将给我们带来的欣喜与自豪感并没有太多地转换到自身体质上,大多数人只是奥运的看客,金牌没有发挥出更大的效应。
从另一个侧面,即我们小区中的公共健身器材上也能看到这一点。如果细心观察不难发现,公共健身器材要么锈迹斑斑,要么缺少部件,要么总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操作,很难发现年轻人的身影。这些除了政府相关部门重建设轻维护外,还与大众健身意识不强,缺乏科学健身知识致使器材加速损耗有关。
随着国家对全民健身的日益重视,以及人们对健康日益增长的需求,相信全民健身理念一定会深入人心,并付诸实践,使我国真正成为体育强国,使国民真正享受到奥运留给我们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