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污染造成的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具有流行广泛、发病率高的特点,对人类危害极大,而识别、预防和处理水灾造成的水污染,是减少或避免发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水污染易致肝炎流行
历史上曾有多个水污染造成甲型和戊型病毒性肝炎暴发流行的例子。1955年印度因自来水水源污染,引起2.9万人发生肝炎流行,1991年出现了7.9 万人发病的大流行。我国1988年上海甲肝大流行,32万人发病;1986~1988年南疆地区戊肝暴发性流行,12万人发病,死亡 707人。
戊肝比甲肝更严重
甲型肝炎病毒(HAV)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人是主要传染源,为自限性疾病,很少引起死亡,但孕妇和儿童感染后暴发性肝炎发病率显著增高,可造成死亡。我国大城市和偏僻地区常住居民的HAV感染率处于低度或中度地方性流行水平,人群血清抗HAV-IgG下降,临床病例随之增多,县镇为高度地方性流行区。因此,大城市和偏僻农村暴发频率危险性增高,特别是水传甲型病毒肝炎有上升趋势。
戊型肝炎病毒(HEV)感染有多个传染源,包括灵长类动物、家畜和家禽,亚临床型感染者是戊型肝炎的主要传染源。HEV主要通过污染水源传播,经食物及人与人接触传播较少见。与HAV相比,HEV感染雨季较多见,特别是水灾后易发生流行。人群普遍对HEV易感,为自限性疾病,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一般不转为慢性。但有研究发现,免疫抑制者感染HEV可发生慢性感染。戊型病毒性肝炎症状与甲型病毒性肝炎类似,但病死率更高,症状更重,特别是对孕妇、胎儿、老年人和慢性肝病患者危害更大。
预防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
预防水污染引起的HAV和HEV感染是水灾后的工作重点之一,应采用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应加强饮用水卫生管理,保护水源;改善供水条件,保证安全用水。加强环境卫生监督和食品卫生监督,改善居住条件,合理处理人畜禽粪便,防止粪便污染水源和周围环境;加强卫生宣传教育。灾区居民应注意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杜绝食用生食品,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疫苗免疫是预防HAV和HE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在经常发生的水灾地区,应提前组织疫苗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