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电 7岁的湖南小女孩芊芊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说话快人快语,而且最爱跟小区里的孩子们疯玩。这样的孩子,一进学校竟然不说话了。10月12日,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门诊就诊的芊芊,被诊断为选择性缄默症。
什么叫选择性缄默症?
据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儿少心理科主任马静介绍,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儿童少见疾病,它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
“她上幼儿园三年都没说话,一进学校就不说话,但出了学校又很正常,我们之前以为孩子长大了就好了。”芊芊的妈妈说,“她回家能够告诉我今天老师上了什么内容,教的东西她都能复述出来,但就是不开口,跟小朋友的互动也比较少,基本上靠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在医院儿少心理科门诊诊室中,芊芊能够和马静进行交流,表现也很正常,但当医生谈及为什么在学校不说话,芊芊保持了沉默。马静介绍,1994年美国心理协会推测的临床选择性缄默患儿不足儿童总数的1%,Kopp、Kamulainen、Bergman等对选择性缄默症做了流行病学调查,发现其发病率在0.2%到2.0%之间。而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选择性缄默症虽比较少见,患儿绝对数也很大。
对于引发儿童选择性缄默症的原因,马静表示,患儿病前往往具有敏感、胆小、害羞、孤僻、脆弱、依赖等性格特征,或是患儿的父母常有人格异常和精神障碍;患儿发育成熟延迟,虽已获得语言功能,但开始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儿童要明显延迟,且常常伴有其他语言问题,还常伴有功能性遗尿、功能性遗粪等其他发育性障碍。或是患儿早年常有情感创伤的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父母关系不和、父母分居离异、父母虐待儿童、家庭环境突变等,有些患儿就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根据芊芊的情况,马静安排了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师杨醉文对芊芊进行了游戏治疗和沙盘治疗,芊芊的父母也积极配合,跟老师一起对芊芊进行关注,目前芊芊有了明显改善,在学校已经能够回答老师的提问了。
“对于患有选择性缄默症的这一类孩子,需要综合的治疗方法,从个体到家庭、到整个环境都是治疗的一部分,有一些孩子还需要辅助药物。”马静提醒,家长一旦发现这种情况,应尽早就医开始干预,延误治疗则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给在学校的生活带来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