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父母或身边的中老年朋友说自己老眼昏花,不少人认为这不过是视力的自然衰退,但这也许正是老年黄斑变性(AMD)这一沉默的杀手在作祟。黄斑是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位于视网膜中心,能够识别形状、大小、颜色、纵深、距离等大多数光学信号。 如果黄斑的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视神经细胞受损,则中心视力就会下降。黄斑变性可以由很多原因引起,最常见的一类与年龄相关,即AMD;第二类是由于高度近视即病理性近视引起的黄斑变性。
AMD早期症状不明显,极易延误治疗,是50岁以上人群重要的致盲原因。在我国50岁以上人群的患病率高达15.5%,70岁以上达到20.2%。有调查显示,仅有9.2%的人听说过AMD。AMD中约20%属于湿性黄斑变性(vAMD),其对视力的损害更大。大多数vAMD患者在疾病开始的3个月里会经历视力急剧下降, 如果得不到及时、规范治疗,两年内85.1%的患者视力将降至低于0.05的水平,即所谓“法律盲”。
尽管AMD的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清晰,但研究表明其与年龄、遗传、环境因素,如长期暴露于紫外线中、环境污染、吸烟、血抗氧化水平下降等因素有关。吸烟是目前确定的、并可控制的AMD危险因素,吸烟者人群患vAMD的风险可增加2~3倍。有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和吸烟史,长期从事户外工作、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中的人群也是AMD的高危人群。建议在户外工作的人一定要多使用墨镜、阳伞、帽子等防晒工具,日照最强烈的正午时分最好避免到户外。
AMD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容易被误诊为白内障。虽然随着疾病发展,会出现对比敏感度下降、暗点、视物变形、阅读能力下降、色觉功能减退等症状,然而不是所有患者都会有这些症状,特别是在疾病早期或单眼发病时症状常被忽视。发现黄斑变性其实很简单,可先通过阿姆斯勒表进行快速自查。这个表由黑白方格组成,方格中间有个黑点。如果黄斑区出现问题,盯着黑点看,线条可能就弯曲了。如果看到的表格发暗、发黑、直线变曲线了,可能提示黄斑的功能受损,要及时前往医院做进一步检查。目前传统的光动力疗法和激光治疗有助稳定病情,新兴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则能够提高患者视力、改善预后,而最重要的还是早期发现、及时诊治,以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建议50岁以上人群每年接受一次眼底检查,一旦出现黄斑变性征兆,需前往大型正规医院咨询眼底病专家,进行眼底镜检查、光相干断层扫描及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是否罹患老年黄斑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