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新生儿核黄疸它有什么临床表现

2019-01-13 10:02:36浏览:85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提到新生儿核黄疸这种疾病,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但是这种疾病的发生却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一定要有所了解。下

提到新生儿核黄疸这种疾病,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过,但是这种疾病的发生却会给孩子的身体带来极大的危害,因此一定要有所了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新生儿核黄疸的发病原因,了解一下新生儿核黄疸的临床表现,看看新生儿核黄疸该如何治疗。

“核黄疸”又名胆红素脑病,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时,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大脑基底核,视丘下核、苍白球等神经核被黄染,导致脑性瘫痪。

新生儿黄疸因血中游离胆红素与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游离胆红素(即未结合胆红素在血中未与白蛋白结合的部分)具有较强的亲脂性,能透过细胞膜,当它进入脑组织后,可产生胆红素的毒性作用而致胆红素脑病。

胆红素的神经毒性作用是阻断脑细胞线粒体的氧利用,使脑细胞的"呼吸"和能量产生受到抑制,从而影响脑的正常功能。所以临床上通常以血清胆红素浓度来估计核黄疸的危险性,一般认为血清总胆红素浓度高于342μmol/L(20mg/d1)时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危险,但通常要以游离胆红素的升高为主。

临床表现

1.黄疸进行性加重,未结合胆红素〉256.5umol/L(15mg/dl)。

黄疸进行性加重,未结合胆红素〉256.5umol/L

2.嗜睡、拒奶、反应差、呻吟、尖叫,病情进一步加重者凝视、眼球震颤、头向后仰、角弓反张、抽搐、呼吸不规则,出现病理性呼吸。

3.病情严重者虽经抢救,但往往有后遗症如抽搐、听觉障碍、智力低下等。

诊断依据

警告期

主要表现为嗜睡、拒乳、肌张力减退、拥抱反射减弱或消失等抑制症状,也有表现为呼吸暂停、心动过缓,大约经过半天到1天进入痉挛期。

痉挛期

表现为痉挛、肌张力增高、尖叫、眼球震颤、呼吸困难、惊厥或角弓反张等兴奋症状,早产儿的痉挛等症状可以不明显,经治疗幸存患儿1~2天后进入恢复期。

恢复期

先是吸吮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抽搐缓解,痉挛减轻和消失,此期约持续2周。

恢复期时,先是吸吮和反应逐渐恢复,继而呼吸好转,抽搐缓解

后遗症期

一般在生后2个月~6月出现,表现为四肢不自主活动,头躯干扭转,眼球上转困难或斜视,听觉障碍,牙釉质发育不全,哭闹不安,智力落后,最终发展为手足徐动型脑瘫。

治疗

治疗原则

1.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

2.热量及液体供给。

3.避免使用与胆红素竞争葡萄糖醛山转移梅或白蛋白结合位点的药物。

4.光疗。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女人补气血的五个绝佳方法

上一篇:

乳腺囊肿如何治疗三种方法治疗乳腺囊肿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