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第六个世界自闭症日。人们把自闭症患儿称为“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是一类以孤独、缺乏情感反应、语言发育障碍、刻板重复动作等反应为特征的发育障碍疾病,一般起病于36个月以内,多数孩子存在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比如回避目光接触,缺乏与同龄儿童交往或玩耍的兴趣,不会与他人分享快乐,对他人情绪缺乏反应,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不舒适的心理状态,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而且经常存在模仿言语,刻板重复言语,语法结构、人称代词常用错,语调、语速、节律、重音等也存在异常,对一般儿童所喜爱的玩具和游戏缺乏兴趣,而对一些通常不作为玩具的物品却特别感兴趣,如车轮、瓶盖等可旋转的东西,有些患儿还对塑料瓶、木棍等物体产生依恋行为。患儿行为方式也常常很刻板,如常用同一种方式做事或玩玩具,要求物品放在固定位置,出门非要走同一条路线,长时间只吃少数几种食物等。并常会出现刻板重复的动作和奇特怪异的行为,如重复蹦跳、将手放在眼前凝视或用脚尖走路等。
作为一名儿童自闭症培训师,我想对自闭症儿童的家长说一句话——永远不要放弃你的孩子,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在我的自闭症儿童培训班里有一名叫小琦的男孩,今年5岁。他有时会打人,甚至打自己,经常自言自语,有刻板言语和刻板动作,而且特别胆小,学东西时这些症状就更加严重,还伴随哭闹。
刚开始上课时,只要遇到不喜欢的或者有点难度的训练项目,小琦就用拳头打自己的头,哭闹着要下课。每当这时,我就会轻轻地握起他的小手,静静地、微笑地注视着他,用舒缓、轻柔的语气说,小琦,看着马老师,不着急,慢慢来,不发脾气。反复几次之后,他的小手就会慢慢放松下来,脸上也露出笑容,开始按照要求去训练。
随着感情的建立,训练加强,他的那些症状变得越来越轻,有的症状竟逐渐消失了。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发现小琦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学东西很快。随着训练计划的进展,我开始教他数字积木组合拼,让他数积木上的圆点,没想到他突然像变了个人似的,皱眉又自言自语,而且必须让我拿着他的手才能点数。一连几天都是如此,不断要求下课。
课后,我把情况反馈给了他的爸爸。爸爸说,他数字这一块就是不行的。我问,为什么?爸爸说,孩子2岁时就开始教他数数,那时就不爱学,这几年一直这样。我又问,那他不爱学时你是怎样处理的?爸爸回答:“我脾气急,不会时就非打即骂,他妈妈又不管他,还一直想放弃对他的训练,我感觉数学这一块已经给他造成阴影了。”这下我终于明白这几天训练课程进行不下去的原因了。
再上课时,我就尝试避免正面对小琦发指令,这招果然奏效,小琦数得很准确。几天后他能顺畅数出来了。
“不着急”,“慢慢来”,这些话已经成了我和小琦之间非常默契的语言了,甚至后来小琦在遇到难度大的项目时也会小声对自己说,每次说完还不好意思地看我一眼,接着他就会安静地完成下面的训练项目。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不要放弃患有自闭症的孩子,因为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蕴藏着自己的能量,都有无限的潜能等待我们去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