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神探”李昌钰说,以他的经验,在涉及毒物的陈年旧案侦破中,可以从5个方面寻找线索,包括追查毒物来源和测谎等。李昌钰的建议重新点燃了人们破获19年未破的朱令案的希望之火,如果能侦破这个“冷案”,将不仅是对朱令和其家人的告慰,也有助于人们坚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并对公平和正义抱有信心。
显然,朱令案牵涉了太多的因素,如果只是从鉴证学的角度看,测谎确实是一项可以使用的手段。鉴证学包含的手段和措施目前有毒物检测、指纹鉴定、血型鉴定、弹道鉴定、心理测试(测谎)、DNA鉴定、声纹、昆虫检测等。不过,测谎是一项有效但又充满争议的手段,因为这种技术有许多不确定性。
测谎是一个系统的应用心理学工程
测谎试题的设计会因人因事而异,没有确认和统一的标准。而且,人们可以通过学习和训练来应对测谎仪,控制自己的情绪。当受过应对测谎仪的训练后,有一半的人可以骗过测谎仪的分析者。此外,测谎仪的操作者和分析者也会犯错误,特别是他们没有经验或者训练不佳的话。
2003年美国科学院发表了一项对测谎试验的评估报告,其中有这样的内容:将近一个世纪科学心理学和生理学研究,都没有给测谎试验高精确性这种期待提供基础。但是,支持测谎仪的人却认为,任何物证技术都有缺点。与司法鉴定的其他技术相比,测谎仪并非不准确。一些鉴证专家甚至认为,测谎仪跟纤维分析、弹道比较和血液分析这些证据具有很好的可比性。
多数国家只把测谎结果作为参考
即使测谎仪的测试结果并不十分准确,但其对警察和政府机构来说仍然是一种有用的工具,也是鉴证学可以采用的一种手段。测谎的作用还在于,很多人认为这种仪器是无法被欺骗的,由于担心被测谎仪揭穿真相,能经常使犯罪嫌疑人认罪或者说出本不会被调查者发现的信息。
然而,由于对测谎这一技术有争论,现在测谎还没有被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员普遍接受,因而迄今世界各国对测谎所得的结果都是比较谨慎的。尽管测谎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司法机构使用,但只是把测谎的结果作为参考,而非铁证。例如,美国很多法官仍然不允许在审判中提呈测谎仪提供的证据。不过,美国最高法院规定,法官个人可以决定在法庭上采用哪些科学证据。但是,如果控辩双方事先都同意接受测谎试验的结果作为证据,那么法官很有可能认可测谎试验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