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郭慧媛
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教育始于1948年,口腔医学系成立于1985年,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创建于1987年。在此基础上,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于1998年成立。九年前,该院正处于发展低谷时期,路振富临危受命于中国医科大学党委,担任医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并在学校党委的支持下,很快组建了新的领导班子。
自此,这个精干高效的领导班子站在国内外口腔医学发展的前沿,掌舵摇橹一条心,高瞻远瞩,运筹帷幄,对照名校找差距,内强素质,外树形象。
以人为本 夯实医院发展基础
人才为政事之本,医院要在激烈的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人才在竞争中的主导作用。为此,口腔医院领导班子大胆起用一批中青年学术骨干担当学科带头人。医院创立了“青年科研启动基金”、“教学研究基金”、“临床研究基金”等3项院内基金,还创立 “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发展基金”,为培养领军型人才,多出成果提供有力支持。
理顺完善学科体系,奠定口腔医学院发展重要基础。随着社会发展及需求的变化,口腔医学分科越来越细。医院领导班子及时掌握口腔医学发展动态,成功将原口腔内科划分为牙体牙髓病科、牙周科和粘膜病科;将口腔颌面外科划分为口腔颌面外科及整形外科和口腔颌面头颈外科两个病区;创建综合急诊科;同时对口腔种植中心等潜力学科积极支持。
置地购房,翻扩建改造。医院门诊量翻番增长,病人需求越来越高,门诊综合楼日趋紧张,医院发展硬环境受限。对此,医院果断购置临近和泰大厦近3000平方米,建立技工中心、教学中心、科研中心和行政办公区。对手术室、消毒供应中心进行改造。种植中心、干诊及VIP诊室、牙周病科、牙体牙髓病科、正畸科、儿童口腔科等科室都有不同程度扩建。此外,医院于2009年在沈河区奉天街开设分诊,取得良好社会和经济效益。
多措并举 创品牌医院
以教学为基础培育品牌医院。学院不断修订教学各项规章制度,创新教学模式,开展PBL教学,完善教学奖励办法。每年评选口腔医学院教学研究基金5~6项,鼓励申报教学课题,多出成果。成立口腔医学院教学督导小组,聘请高年资教授为教学督导员,保证教学质量。2011年医院正式获批成为“口腔医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单位”,2012年获批成为博士后流动站单位。目前学院现任全国规划教材(本科生、研究生)编委已增至14人次。中华口腔医学会相关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人。路振富院长当选中华口腔医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副会长。
以医疗为中心打造品牌医院。近年来,医院积极开展“医疗质量万里行”、“三好一满意”活动。在医疗质量上,成立由老专家组成的医疗质量控制小组,每个月进行检查。医疗水平上,医院每年评选5~6项医疗新技术奖。医疗服务上,提出“以病人为中心,以健康为宗旨,以防治为重点,防治切实结合”的口腔医疗理念。如“诊前3分钟,预防与沟通”,使患者在治疗前,对自己所患疾病的治疗方法和手段、预后的效果、可能发生的意外以及相关口腔疾病的康复保健预防方法等有大致的了解;各科室设立健康宣教栏和健康宣教员,普及推广科室“刷牙角(室)”、“戴牙角”等, 一对一地指导就诊患者等;开展个性化服务,病房设立语音室,对唇腭裂术后患者进行发音指导;建立健全各种常见口腔疾病的“健康处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指导患者诊治前、后注意事项。同时,医院还积极推广无痛、无感染、无近远期障碍的“三无”理念。
目前,口腔颌面外科、牙周病科、口腔病理、种植中心等已成为区域性的龙头学科。其中,口腔颌面外科和牙周病科被评定为东北地区口腔专业仅有的两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007年辽宁省口腔医院、2010年辽宁省口腔医学研究所、特别是经过严格审批的2011年国家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与考官培训基地先后落户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2008年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批,成立东北口腔专科医院唯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医院业务量和收入在连续翻两番的基础上保持20%左右的速度稳定增长,日门诊量已达1300余人次。
以科研为依托创新品牌医院。医院采取“科研年”等多项措施,引导广大教师投入科学研究。与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多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关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经过多年的努力,国家自然基金等重大课题和省科学进步奖连年获得,SCI论文成倍增加。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发改委、科技部、卫生部、教育部、省和市级科研课题261项;获卫生部、教育部、省、市政府科技进步奖等45项;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5项;发表学术论文1908篇。2009年1月,口腔医院联合中国实用医学杂志社成功创办东北地区唯一的相关专业杂志——《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回报社会 提高群众口腔健康水平
随着医院的发展,医院领导班子不断思考着如何回报社会。从2005年起,医院承担为贫困唇腭裂患者免费手术治疗的“微笑列车”慈善项目,迄今已有2300余名唇腭裂患儿被救治,医院被辽宁省民政厅、辽宁慈善总会评为“感动辽宁优秀慈善单位”;2008年又承担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的“重生行动”项目,还为每位通过“重生行动”项目渠道来院就医的唇腭裂患者资助100元,用于购买生活日用品。
普及口腔健康知识,开设“口腔健康大讲堂”。从2009年8月起,针对广大患者和市民隔周开展“维护口腔健康,提高生命质量大讲堂”系列公益讲座,受到沈阳地区广大口腔疾病患者及健康人群的欢迎。
对口支援辽沈地区基层医院。医院先后与沈阳市铁西区牙病防治所、和平区牙病防治所等单位建立了临床实习基地、医疗技术合作等形式的协作关系。医院还与内蒙古通辽市科尔沁区第一人民医院签署了医疗合作协议,定期开展医疗技术支援与合作。
开展“关注特困群体 口腔医疗援助”活动。对驻街社区的低保户及低保边缘户进行口腔健康普查,对普查出的需要相关口腔治疗的特困居民免费治疗。
积极开展医务人员志愿者服务工作,为志愿服务者搭建平台,医院与《辽沈晚报》共同开通“辽沈爱牙俱乐部”QQ群,医生随时为辽沈广大网友提供义务服务。此外,积极响应中华口腔医学会发起的“口腔健康促进与口腔医学发展西部行”活动,先后选派7名优秀专家和口腔医学博士到内蒙、云南等地医院开展技术支援活动,均取得良好效果。
树立医院文化 提升员工素质
全面开展医院的制度文化、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建设。召开了口腔医院首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成立医院最高权力机构——“院务委员会”、建立“院情通报会”等制度,力求院务公开透明。建立了一整套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岗位职责及规章制度》。2009年医院重新建立了一整套的具有口腔医院特色的VI视觉识别系统。开办了以沟通工作、传递信息为宗旨的《如意》内部刊物。
正面灌输与引导。医院建立了全院学习会制度,每月开展一次活动,主要内容是政策法规的学习,国内外进修学习人员的归来报告会等。此外,医院经常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学习华益慰,做个好医生”、“学习潘作良,做个好干部”、“天使颂”、“职业精神大讨论——我心中的职业精神”等主题演讲,提升和凝练医务工作者的职业精神,激发广大教职工以良好的医德风范做好本职工作。医院每年开展一次选拔树立各类先进活动,如优秀科技工作者、优秀医生、优秀护士、服务标兵等,先进比例达12%左右,激发职工进取精神。
全方位的技术技能培训。医院经常结合护士节、教师节开展技能培训与竞赛,如开展青年教师双语授课比赛、“病史收集、病例书写规范化”比赛、口腔护理技能大赛、技工制作大赛等岗位练兵活动。
开展以人为本的医院文化建设,建设幸福口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培养员工广泛的兴趣爱好和高尚的人生志趣。建立职工活动室,使大家有一个缓解压力的场所。每年组织全院职工分批放松旅游,通过短暂的调整,放松身心,工会还成立了足球、篮球、乒乓球、摄影等各种俱乐部,以丰富职工的业余生活。适时举办主题或个人书法绘画摄影展,如“高原印象”个人摄影展等,适时组织由全院各科室参与的自编自演的文艺联欢晚会。其宗旨是倡导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让职工保持健康的心态。
编后:
经过九年不懈奋斗,口腔医院规模不断壮大,整体水平逐渐提升。全院下设13个教研室,17个临床科室、4个医疗中心、8个医技科室及中心实验室。现有博士生导师10人,教授22人,副教授30人。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口腔类别高校排名,该院在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中排名第八。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11年度中国最佳医院专科(口腔)声誉排行榜位居第十名。
时代在发展,科学在进步。口腔医学事业的发展愈加迅猛,面对各种挑战和竞争,路振富院长将继续引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沿着既定的目标,不断地破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