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骨髓炎这个是由于化脓性细菌经血行感染引起骨髓炎症,刚开始发病多为脓肿。之后炎症引起败血症侵入骨髓所致。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急性骨髓炎临床表现还有急性骨髓炎治疗的方式有哪些吧!也让我们能更好的预防急性骨髓炎。
急性骨髓炎临床表现常见高热和全身感染,局部主要表现为患肢疼痛、肿胀、压痛和活动受限。
急性骨髓炎概述
发病早期,经X线摄片显示软组织肿胀,10~14天后病骨出现不规则斑点状脱钙。以后随病变发展,破坏与增生可同时存在,可见新生骨及死骨形成。
早期诊断及治疗办法
选用有效或对细菌药物敏感的抗生素联合应用,静脉注射。体温下降后改用口服或肌肉注射抗生素2~3周,同时施行全身支持疗法,包括高蛋白饮食、维生素、输血等,患肢进行牵引或石膏制动,达到减少痛苦,防止病理骨折。一旦穿刺有脓或高热不退,中毒症状严重要及时切开排脓。
如何处理慢性骨髓炎伤口? 由于在急性骨髓炎阶段治疗不当或不及时,遗留死骨或脓肿溃破形成窦道,称为慢性骨髓炎。由急性到慢性骨髓炎是个连续过程,两者并无绝对的时间界限。慢性骨髓炎伤口不易收口,其原因是脓肿使髓腔内压力增高,血管栓塞或感染的肉芽推起骨膜,使骨组织失去血运而坏死,同时形成大量新生骨称为骨包壳,骨膜坏死发生穿孔,使日后形成的新生骨有缺口即骨包壳的一处或多处产生骨瘘孔,多通向皮肤流出脓液的窦道。
临床上患处死骨的异物刺激,可造成长期流脓发臭,时好时坏,经久不愈。
治疗原则
保持伤口排脓通畅,病变部位死腔的扩大引流,使死骨与病骨完全分离后,施行手术清除死骨,刮除肉芽组织,消灭死腔,同时进行全身治疗。
部分患儿因病变部位血液循环增加,促使肢体过长,相反骺板受炎症破坏可致肢体缩短或发生病理性骨折后的畸形愈合。 小儿患了骨髓炎,家长要耐心配合医生,定期复诊并进行伤口换药,争取早日康复。
发病两周内为软组织改变
肌间隙模糊或消失;皮下组织与肌间的分界模糊;皮下脂肪层内出现致密纹影;软组织充血、水肿,累及关节,可引起关节肿胀。
发病两周后为骨改变
骨质破坏,严重破坏出现病理性骨折;不同形式的骨膜反应,骨包壳形成;死骨形成;一定程度的骨质增生。
急性骨髓炎的治疗措施
1.全身支持疗法
包括充分休息与良好护理,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少量多次输血,预防发生褥疮及口腔感染等,给予易消化的富于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饮食,使用镇痛剂,使患者得到较好的休息。
2.药物治疗
及时采用足量而有效的抗菌药物,开始可选用广谱抗菌素,常二种以上联合应用,以后再依据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的结果及治疗效果进行调整。抗菌素应继续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2周左右。大多可逐渐控制毒血症,少数可不用手术治疗。如经治疗后体温不退,或已形成脓肿,则药物应用需与手术治疗配合进行。
3.局部治疗
用适当夹板或石膏托限制活动,抬高患肢,以防止畸形,减少疼痛和避免病理骨折。如早期经药物治疗,症状消退,可延缓手术,或无需手术治疗。但如已形成脓肿,应及时切开引流。如脓肿不明显,症状严重,药物在24~48小时内不能控制,患骨局部明显压痛,应及早切开引流,以免脓液自行扩散,造成广泛骨质破坏。手术除切开软组织脓肿外,还需要在患骨处钻洞开窗,去除部分骨质,暴露髓腔感染部分,以求充分减压引流。早期可行闭式滴注引流,伤口愈合较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