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这敏感地带千万别随意乱抠

2019-01-13 11:50:38浏览:83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人体什么敏感地带千万不能随意乱抠呢?很多人都有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习惯,比如,抠鼻子、挖耳朵等行为,那么,你知道抠鼻子的

人体什么敏感地带千万不能随意乱抠呢?很多人都有一些危害人体健康的坏习惯,比如,抠鼻子、挖耳朵等行为,那么,你知道抠鼻子的危害有哪些呢?掏耳朵的危害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人体面部三角区是公认的敏感地带,这地方可千万别乱抠,乱抠的危害可大了,下面这位女子就是活生生的例子,来看看吧!

抠鼻挖耳竟引发丹毒

抠鼻挖耳竟引发丹毒

李女士最近脸上红肿,还起了水泡,开始以为是带状疱疹,用了抗病毒药物几天后还是不见好转。没几天,李女士发烧38℃,经过进一步检查,确诊是颜面丹毒。

原来李女士平日有挖鼻孔的习惯,丹毒发作的原因是鼻黏膜破损后,导致细菌进入引发丹毒。医院皮肤科主任说,不少人有没事抠鼻孔、掏耳朵的陋习,这往往是造成颜面丹毒的常见诱因。

特别是夏季,高温天气空气湿热,容易发生皮肤细菌感染引发丹毒。夏季勤洗澡、勤换衣被,改掉抠鼻挖耳的不良习惯,出现足癣瘙痒切忌用手抓挠可以有效预防丹毒。

鼻腔和耳廓有完好的防御屏障,自卫能力很强,病菌不易侵入。人的手上平时沾染着很多细菌,抠鼻孔、掏耳朵极易损伤鼻腔黏膜、耳廓皮肤,病菌进入破损处,就会引起丹毒等感染性疾病,严重时,病菌通过面部血管侵入颅内海绵静脉窦,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丹毒虽以“毒”命名,却并不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是由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化脓性真皮炎症。

丹毒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常见于小腿和头面部,临床上发生于小腿的占多数,而且多见于足癣患者;面部次之,常见于抠鼻患者。丹毒临床表现为局部出现界限清楚之片状红斑,颜色鲜红,有灼热感、肿胀明显,伴局部疼痛,中间较淡。

皮肤表面的红肿还会迅速向四周蔓延,此时人体会伴有高热畏寒及头痛等症状。少数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还会因丹毒而引发脑膜炎、急性肾炎、皮下脓肿,甚至败血症,最终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

丹毒的病情发展迅速急骤,须及时发现,尽早确诊,以免延误治疗。初发患者如能应用药物及时治疗,多能迅速控制急性发作。但对反复发作的患者而言,用药后局部暗红、肿胀、疼痛等症状多不能明显减轻。

并且药物的耐药性也会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变化,耐药菌株呈上升趋势,给治疗增加了难度。

特别提醒丹毒患者,在治疗丹毒的同时还需要重视基础疾病的治疗,如糖尿病、足癣、营养不良及肾脏水肿这些基础疾病,才能有效控制丹毒反复发作。

手抠耳朵,当心外耳道炎

手抠耳朵,当心外耳道炎

有一些市民因为经常用手抠耳朵,导致耳内奇痒,局部出现流水、流脓等症状。医院专家介绍,用手或者金属耳匙掏耳朵,起初觉得很舒服,但后来发现越掏越痒,最终可能会导致一些外耳道炎等疾病的出现。

外耳道炎以瘙痒为主要表现,可能与精神因素、内分泌失调有关,频繁挖耳是常见的诱因。应对外耳道炎,要减少抓痒挖耳等刺激,特别是少用金属掏耳器,以免划破出血。

要少食鱼虾蟹等高蛋白饮食和容易致敏的物质。此外,一旦出现流水、流脓症状,要及时就诊,在专家指导下规范使用药物治疗,以防并发症的出现。

常抠耳,大爷患外耳道乳头瘤

今年70岁的丁大爷一直身体都很硬朗,但医院的一份检查报告,却让他傻了眼。“我又不抽烟又不喝酒,怎么会得癌症?”经过对老人生活习惯的梳理,医生帮他找到了原因——经常挖耳朵。

原来,丁大爷很喜欢掏耳朵,时不时就会到公园、茶馆找人掏一掏。他的耳道因经常受刺激,形成外耳道乳头状瘤,曾三次手术切除。掏耳朵的工具不干净,没经过消毒处理,很容易传染疾病,耳道皮肤难免有损伤,易感染病毒、细菌,甚至于梅毒。

医院1年多先后有6例以“外耳道乳头状瘤”收治的住院患者,病检结果为尖锐湿疣,年龄从45岁到80岁不等,这些人大多具有喜欢挖耳朵的坏习惯。很多老年人喜欢掏耳朵,掏不干净,反复刺激,耵聍越来越多,耵聍栓塞,把外耳道鼓部破坏了。

盘点不好的用耳习惯

盘点不好的用耳习惯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老司机吃了这物竟也容易出事故

上一篇:

女人如何排毒才好两大妙招助女人排毒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