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中医教你慢性胃炎的调养法

2019-01-13 15:48:42浏览:113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慢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胃痛”范畴,慢性胃炎在临床辨证上主要有脾胃虚寒型和肝气犯胃型。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

慢性胃炎在中医属于“胃痛”范畴,慢性胃炎在临床辨证上主要有脾胃虚寒型和肝气犯胃型。以上腹部近心窝处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症状。如何调养慢性胃炎?

中医认为,慢性胃炎主要由于饮食不节制、吸烟酗酒等使脾胃受损以致胃失和降,气机阻滞所致;或因情志失调,肝失疏泄,横逆犯胃;或肝郁化火,耗伤胃阴;或病久气滞血淤,阻滞胃络等引起。以下是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和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的调养法。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的调养法

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多是因为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所致。中医一般采用温针(在针入皮下的毫针柄上,或针体部用艾绒烧热,使热通过针体传入体内)足三里穴、内关穴来治疗。该方法具有温阳散寒、补益脾胃、温通经络、活血化淤的功效。经过两个疗程后,他的各项症状明显减轻。

调养方法

对于脾胃虚寒型慢性胃炎,我们平时可以通过按摩来进行调养。每天坚持按摩足三里穴、内关穴、肾俞穴、气海穴各3~5分钟。

我们还可以采用敷脐法来进行调养:取娑罗子、水菖蒲、干姜、食盐各适量捣烂,烤热后敷于脐部,同时开水冲服催吐。对于脾胃虚弱、饮食积滞引起的胃痛很有效果。

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的调养法

肝气犯胃型慢性胃炎,是因为肝气太过克制脾土,导致胃脘部饱闷不适或胀满疼痛,吃完东西后病情加重,痛无定处,常伴有气频繁,放屁后感觉舒服。这时我们可以选肝俞穴、梁丘穴、阳陵泉穴、太冲穴进行按摩。

肝俞穴为肝的背俞穴,有疏肝利胆、理气止痛的功效。此穴在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俯卧,在第9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

阳陵泉穴是足少阳胆经的合穴,胆的下合穴。此穴在小腿的外侧,腓骨小头前下方的凹陷处。取穴时,正坐,屈膝成90°,在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缘与下缘交叉处能看到一个凹陷,阳陵泉穴即在此处。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

以上穴位搭配互用,有很好的舒肝健脾之功效,可在每天分别对每个穴位进行按摩3~5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敷脐法也可缓解肝气犯胃型胃炎引起的胃痛:取川楝子、元胡、香附各6克,沉香3克,共捣成末,再用适量的姜汁调成糊状,敷于脐部,外边用纱布固定住。每天换药1次。

由于饮食因素在慢性胃炎发病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是防治胃炎的关键。平时在饮食上,我们应以清淡为主,少食肥、甘、厚、腻、辛辣等食物;宜细嚼慢咽,切忌暴饮暴食及食无定时;注意饮食卫生;少饮烈酒及浓茶。

(责任编辑:煜城)
下一篇:

坐月子能吃水果吗产后这样吃更安全

上一篇:

消除引起高血压因素的常用措施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