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女性保健月经前后诸证之经行泄泻

2019-01-13 20:16:04浏览:507评论:0 来源:互联网   
核心摘要:一、什么是经行泄泻经行泄泻是指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次,经净自止者。本病以泄泻伴随周期而出现为主

一、什么是经行泄泻

经行泄泻是指每值行经前后或经期,大便溏薄,甚或水泻,日解数次,经净自止者。本病以泄泻伴随周期而出现为主要特点,临床上叶有平时有慢性腹泻,遇经期而发作尤甚者,可参考本病治疗;若经期偶有饮食不节或伤于风寒而致泄泻者,则不属本病。

二、经行泄泻的病因有哪些

本病主要由脾肾虚弱引起。因脾主运化,为胃之关,主司二便,二脏功能失调,脾气虚弱或肾阳不足,则造成运化失司,水谷不化,水湿内停。经行之际,气血下注冲任,脾肾益虚而致经行泄泻。

三、经行泄泻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经行泄泻有脾虚与肾虚之分:若大便溏薄,脘腹胀满,多为脾虚之候;若大便清稀如水,每在天亮前而泻,畏寒肢冷者,多为肾气虚寒。本病的治疗要以健脾温肾为主,调经为辅。脾健湿除,肾气得固,则泄泻自止。

四、经行泄泻的辨证治疗有哪些

1.脾虚证

证候:月经前后,或正值经期,大便溏泄,经行量多,色淡质薄;脘腹胀满,神疲肢软,或面浮肢肿;舌淡红,苔白,脉濡缓。

治法:健脾渗湿,理气调经。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减。

常用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山药健脾益气,扁豆、莲肉、薏苡仁健脾化湿,砂仁和胃理气,桔梗载药上行。

2.肾虚证

证候:经行或经后,大便溏泄,或五更泄泻,经色淡,质清稀;腰膝酸软,头晕耳鸣,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阳补肾,健脾止泻。

方药:健固汤合四神丸。

常用药:党参、白术、茯苓、薏苡仁健脾渗湿,巴戟天、补骨脂温肾扶阳,吴茱萸温中和胃,肉豆蔻、五味子固涩止泻。

(责任编辑:叶编)
下一篇:

绝经年龄超过这岁数还没绝经要小心

上一篇:

红眼睛眼睛发红应该怎么办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