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召开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新闻发布会,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新细则要求对婴幼儿乳粉生产建立电子信息记录系统,企业要确保产品所有环节都可有效追溯和召回。
回顾“毒奶粉”事件,三鹿公司就是因为没有建立可追溯系统,无法及时召回问题食品,导致事态不断发酵,愈演愈烈。去年11月,复旦大学健康领域重大社会问题预测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发布《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问题静态预测研究报告》,指出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面临的六大关键问题,其中就包括可追溯系统不完善致追责难。
新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企业准入制度。将所有环节可追溯作为一道门槛,必将有力地推动相关企业增强责任意识,规范供应链管理,提高产品安全系数以及控制风险的能力。对于深受“毒奶粉”后遗症困扰的国内乳制品行业来说,此举有助于正本清源,提振消费者信心。
不过,建立可追溯体系却是知易行难。与国外牛奶厂商统一机械化作业,牧场牛奶同一批次同一奶源所不同的是,我国的原奶主要由个体养殖户生产,即使像蒙牛、伊利这样的大公司,也要去不同的个体奶农那里收集单个奶源。供应商众多且分散、流动性大,推行信息化工作的难度很大。
同时,可追溯系统需要购置设备、采集信息、维护系统、培训人员,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于企业的承受能力也是考验。完善的可追溯体系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自己的产品负责。一旦出现问题,企业就能迅速作出反应,查明问题的源头,追回涉案产品,既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也能够赢得消费者的谅解和宽容,避免出现一次危机砸倒一个招牌的现象。同时,将可追溯信息向公众公开,让消费者轻松查到牛奶来自哪个牧场,也能为产品加分,拉近企业和消费者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