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中国人在做菜时用得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味精对于改变人体细胞的营养状况、治疗神经衰弱等都有一定的辅助作用。然而,若使用不当也会产生不良后果,使味精失去调味意义,或对人体健康产生副作用。为此,请您在使用味精时注意以下几点:
一忌高温使用 烹调菜肴时,如果在菜肴温度很高时投入味精,味精就会发生化学变化,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样,非但不能起到调味作用,反而会产生轻微的毒素,对人体健康不利。科学实验证明,在70~90℃的温度下,味精的溶解度最好。
所以,味精投放的最佳时机是在菜肴将要出锅的时候。若菜肴需勾芡的话,味精应在勾芡之前投放。由于味精不宜高温使用,所以您在上浆挂糊时也不必加味精。
二忌低温使用 温度低时味精不易溶解。如果您想吃凉拌菜需要放味精提鲜,可以把味精用温开水化开,晾凉后浇在凉菜上。
三忌用于碱性食物 在碱性溶液中,味精会起化学变化,产生一种具有不良气味的谷氨酸二钠。所以烹制碱性食物时,不要放味精,如鱿鱼是用碱发制的,就不能加味精。
四忌用于酸性食物 味精在酸性菜肴中不易溶解,酸度越高越不易溶解,效果也越差。
五忌用于甜口菜肴 凡是甜口菜肴,如冰糖莲子、番茄虾仁等都不应加味精。甜菜放味精非常难吃,既破坏了鲜味又破坏了甜味。
六忌用于炒黄菜 炒黄菜即炒鸡蛋。鸡蛋本身含有许多谷氨酸,炒鸡蛋时一般都要放一些盐,而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经加热后,谷氨酸与氯化钠这两种物质会产生新的物质谷氨酸钠,即味精的主要成分,使鸡蛋呈现很纯正的鲜味。因此,炒鸡蛋加味精如同画蛇添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