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山村网

月亮的故事可以不那么文艺

2018-12-07 11:07:25浏览:1007评论:0 来源:山村网   
核心摘要: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颂千古。今值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兴之所至,乃效阿西莫夫注莎士比亚、弥尔顿注文坛泰斗名著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颂千古。今值嫦娥三号成功发射,兴之所至,乃效阿西莫夫注莎士比亚、弥尔顿注文坛泰斗名著之举,试注斯词如此。

 

  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明月  月亮在天文学中的正式称谓是月球,它本身并不发光,只因反射太阳光才显得如此明亮。不少欧洲人曾误以为达芬奇率先于15世纪提出月光来自日光的学说。其实,中国人和希腊人提出此说还要早得多。如西汉末年成书的《周髀算经》即已提及“月光生于日所照”。

  几时有 月球在任何时候都只有半个球面照到太阳光,且任何时候也只有半个球面向着地球。月亮不停地绕地球转动,太阳光照射月球的方向同我们观察月球的视线方向之间的夹角便不断地变化,于是造成月亮的盈亏圆缺。

  青天 地球大气对红橙色光散射最轻微,对蓝紫色光散射最强烈,“天”呈青色或蓝色,系地球大气对太阳光中不同颜色的成分散射效果各异所致。在没有大气的星球上绝不会有“青天”,例如在月球上就是如此。

  天上宫阙 从地球上看,觉得月亮在天上,宇航员在月球上又看见地球在天上。其实从天文学的角度看,地球和月亮都是天体。当观察者置身于某一天体上时,他就觉得自己“脚踏实地”,其他星球则悉数皆在“天上”。人类迄今尚未发现地球外其他天体上的生命,更未发现“他们”建造的“天上宫阙”。

  今夕是何年 地球上的一年是地球绕日公转一周所需的时间,即地球的公转周期。其他行星的公转周期各不相同。在谈论不同星球上的“年”时,常需具体言明是指“地球年”还是“火星年”等。“天上宫阙,今夕何年”这个问题还是很有天文意味的。

  乘风归去 风是大气运动的一种表现形式,没有大气的地方便无风可言。欲“乘风”在地月之间旅行,其实是不可能的。

  琼楼玉宇 如今科学家已在认真考虑大规模开发月球的可能性。预计在21世纪,人类将会频频往返于地月之间。那时,“琼楼玉宇”就会成群地出现在月球上了。

  高处不胜寒 月球没有大气和海洋的调节,因而昼夜温差极大:白昼阳光直射处的温度可超过120℃,夜间温度则可低到零下180℃——那可真是“不胜寒”啊!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月球表面重力仅约地球表面重力的1/6,故宇航员在月球上的行动显得非常飘然优雅。在月球上翩翩起舞,自然也不似在人间了。

  阴晴圆缺 阴晴是气象现象,取决于地球大气中的云量多寡,其实与月之圆缺(即月相)无关。

  千里共婵娟 婵娟原指嫦娥,转指月亮。此句原说亲人远隔千里,总算还能共享明月清辉。不过,世界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在同一时刻看到的天空景象互有差异——这就是所谓的时差。例如,当北京明月中天时,在伦敦月亮却尚未东升。可见千里之外的亲友还未必真能“共婵娟”呢。(卞毓麟)

(责任编辑:豆豆)
下一篇:

谁偷走了你的性福

上一篇:

私密处整形 你想过吗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xfptx@outlook.com
 
0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