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选超负荷运转的餐馆
外出就餐要选择量化等级高、安全卫生的餐馆。餐馆要具备有效餐饮服务许可证等合法营业证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量化等级公示应为“A”或“B”。尽量不要选择客流量超过接待能力的饭店,以免饭店因超负荷经营,为食品安全埋下隐患。就餐前注意餐具是否经过消毒处理。经过消毒的餐具具有光、洁、涩的特点;未经消毒的餐具往往有茶渍、油污及污迹的残留。
就餐时若发现食品存在安全问题,要将存在食品卫生问题的饭菜保持原状,并立即与饭店负责人交涉。如果所点饭菜尚未食用,或尚未造成健康问题,可参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规定,与饭店协商妥善解决。妥善保存消费单据、发票等证据,如已造成健康问题,应及时就诊并保留病历卡等相关证据。一旦发生疑似食物中毒事件,应立即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买外卖要选大饭店
选择大型饭店加工的套餐。不要购买食品包装有破损、食品可能受到污染、菜肴温度较高(明显无冷藏迹象)的套餐。购买后应冷藏存放,冷菜、生食品、半成品、即食食品应分开放置,避免交叉污染。按照套餐制作说明加工菜肴,在保质期内加工和食用。冷冻食品宜解冻后再烹饪,生食品、半成品要烧熟煮透,色拉等生食菜肴、熟食卤味即时食用;妥善保存发票等有效购买凭证,若食用后出现不适应保留食品样品,及时就医或投诉。
购买食品看标识
要从正规渠道购买食品,尽量索取并保留相关单据,不要在无证或流动食品摊点购买食品。购买食品时,要进行色、香、味感官检查,不买已变质或疑似变质的食品。选购定型包装食品时应查验外包装上是否标注产地、生产日期、配方或者主要成分、保质期限等内容标识。选购散装食品时应注意销售区域是否标识出食品名称、生产者和地址、生产日期、保质期、保存条件等内容。(北京疾控中心供稿)